诗歌表现手法答题格式(2)

时间:2021-08-31

  例如:①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②“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

  分析表达作用:① 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②诗中以声衬静,没有鸟啼、钟声难以反衬出静,更不能反映出诗人羁旅的乡愁

  ⒋  虚实结合

  特征: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诗歌中的“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②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③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例如:①《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诗歌中的“实”就是《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②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诗歌中的“实”就是《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

  ③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诗歌中的“实”就是《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分析表达作用: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⒌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特征: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分析表达作用: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⒍ 正侧描写

  特征: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例如:①“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②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

  分析表达作用:①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② 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诗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势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⒎ 借古讽今

  特征:这在咏史、怀古诗中是最常见的。特色也是托古讽今,借对历史上人、事的评价来讽喻时事,表达情感,向当权者提出忠告。

  例如:

  ①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②《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分析表达作用:

  ①语面对赤壁之战怀古,实则预感到唐朝将亡,发出慨叹。诗中含一哲理:兴盛与衰亡,有着历史的必然,但是谁成谁败,何时成何时败,也有偶然性。

  ②这首诗寓托幽远,咏史与感发巧妙对接,情韵俱妙。

  ⒏ 抑扬:

  特征: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似贬实褒]:对值得歌颂的对象不正面褒扬,而寓褒于贬,正话反说,用贬抑的语气来褒扬,看似贬抑实为褒扬  [似褒实贬]:对应该贬抑的对象不直接贬抑,而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用褒扬的语气来贬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

  例如:

  ①“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②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分析表达作用:

  ①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