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之“语言”训练(3)

时间:2021-08-31

  七、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整体感知:作者借赤壁之战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1、2句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经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暗寓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慨叹,为下文的议论做了铺垫。3、4句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的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警策深刻,表现出诗人非凡的史识,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政治军事才能得不到伸展,同时也暗含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的豪爽气概。

  1、《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句中“东风”不仅指自然界的东风,而是含有

  之意。

  2、这首咏史绝句,立意新奇,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

  3、诗人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

  4、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八、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整体感知:作者用鲜花自比,表现了诗人不畏惧挫折,不甘心沉沦,始终都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用斜日和天涯路烘托无限离愁,流露出天高地迥,天涯漂泊的苍茫迷惘之感。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虽辞官还乡,仍思为国效力。这两句也包含深刻哲理,常用来比喻为追求美好事物而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

  ,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 。

  2、请你说说对三、四句诗的理解。

  3、从三、四句诗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 4、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 。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 。(每空限填一个词语)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0字以内)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赏析】这两句诗以落花为喻,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个人抱负融为一体.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人议论,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忱。

  九、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整体感知:全词表达了为国效力的坚强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的表现了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老夫同少年形成强烈对比,老夫犹发少年之狂,更加振奋人心。下面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上片描绘打猎的威武场面。“酒酣胸胆尚开张”写作者打猎时畅饮美酒,胸襟开阔,胆气豪壮。“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化用典故,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重用自己,再展宏图。“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卒章显志,表明愿望和志向。下片抒情,写自己为国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

  1、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是 。这句话表达什么意思? 。

  2、划线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3、.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的豪情壮志。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5、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________”。

  6、、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整体感知:这首词名为“壮词”,名副其实。壮就壮在它形象的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道出了英雄的一片壮心。上片描述军旅生活,表现了作者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功立业。下片描写战斗场面,抒写内心悲壮,及壮志未遂的抑郁,愤慨。上片描写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烈场面。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军中生活情景,绘声绘色。“看剑”表雄心,“挑灯”表示时间,醉里还挑灯是写念念不忘报国。下片写投入战斗场面,最后一句写出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理想在现实中幻灭。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这是诗人的理想,“天下事”指收复平原。“可怜白发生”表达了壮志未酬而已年老的境况。

  1、指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为前九句,下阕为最后一句。

  B、全词共62个字,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军中生活情景。C、全词共62个字,还展现出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重境界。

  D、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作者为现实而悲叹,为人生而悲叹。

  2、这是一首壮词,是从哪些方面表现的?

  3、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4、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 、 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5、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古代诗词之“语言”训练】相关文章:

1.古代诗词语言鉴赏技法指导与训练

2.古代诗词鉴赏技法指导与训练

3.关于古代诗词鉴赏技法指导与训练

4.古代诗词

5.经典古代诗词

6.李煜古代诗词大全

7.爱国的古代诗词

8.2017古代诗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