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之“语言”训练(2)

时间:2021-08-31

  三、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整体感知:诗中描绘出一幅秋郊黄昏图,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前三句描写了九种有代表性的景物,情景交融,牵动游子思乡之情。

  “夕阳西下”点明时间,“断肠人在天涯”主旨所在。

  1、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 ”,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 28 字,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 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

  2、、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3、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分)

  4、这首小令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2分)

  四、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整体感知:首联自问自答,写远望泰山之景。这两句是说看泰山青翠连绵不尽,以距离远来烘托泰山之高。颔联写近看泰山的景色。“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山下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颈联写空中之景,是诗人细望所见:云雾层出不穷,归巢之鸟渐入山谷,诗人心情激荡,眼界空阔。尾联抒写诗人的豪情,表现了杜甫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为千古传诵之名句,富有人生哲理。

  1??品析“割”字的妙处?

  2??结尾一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用在这里有何深刻用意?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赏析】这是说大自然集中灵秀之气在此山,自然有无限神妙。这两句讲山色的变幻。写出了泰山的宏伟。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赏析】从诗中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两句诗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五、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整体感知: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更在叙事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一二句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经过少数民族地区居延,暗示了被排挤出朝廷的处境。三四句山高路远,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五六句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七八句写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赞美了他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诗歌至此完结,但余味未了,回味无穷。

  1、、“单车欲问边”写出了 “属国过居延”是说 。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是说山高路远,诗人觉得自己好像“ ”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 ”一般进入胡天。既言 、又写 ,表现出诗人幽微难言的 。

  3、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和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赏析】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应,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 缕轻烟直上青天.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 圆圆的落日.好~幅苍凉壮观的大漠黄昏图!“孤”字显出人烟的稀少、境界的开 阔:“直”字表现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色的惊异。“长河”的形象横亘在画面 之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又增加了构图的活泼感。而“落日圆”则把分割的画面 涂上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一体的气势。

  六、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整体感知: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二十多年转徙巴山楚水的悲愤心情,流露了对已故亲人的怀念和对保守势力的愤慨,表现出旷达的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首联中“巴山楚水”“二十三年”交代了贬官之地和时间,“凄凉地”和“弃置身”使读者感受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慨之情。颔联“闻笛赋”,“烂柯人”来表达自己归来后的感触,此句表达了诗人对死去友人的怀念,对偶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无限悲痛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颈联运用比喻抒情。借“千帆过,万木春”的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表现出诗人对世事变迁和官途谪升的豁达开朗。尾联直抒胸臆,点明酬赠的题意是“长精神”,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1、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

  A. 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也给友人以鼓舞。

  2、.请选出下列对本诗解说有误的一项 ( )

  A.“二十三年”,指自居易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颔联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桑沧之感。

  C.颈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说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

  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

  3.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赏析】沉舟侧畔,有干帆竞发;病树前头.是万木皆春。诗句有催人奋进的感人力量。 这两句诗本意是劝慰白居易不要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