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童蒙教育思想刍议

时间:2021-08-31

  《三字经》作为家喻户晓的儿童启蒙读本,自问世以来就被视为儿童蒙学教材的典范之作而广为流传。

《三字经》童蒙教育思想刍议

  我国传统国学经典《三字经》,自问世以来就作为儿童必不可少的启蒙读物而备受推崇。《三字经》之所以受到如此礼遇,是因为它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既有中国传统的文学、历史、哲学、人伦义理、忠孝节义以及民间传说等诸多文化知识,又有自然、农业、天文、地理、气象等科学知识。因此,很多人将其视为儿童教育领域的“蒙学之冠”,可见其在童蒙教育方面的重要价值。

  目前,《三字经》有着包括英文、法文等多个译本,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推广。研究《三字经》,对解决当今的童蒙教育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那么,到底《三字经》这本传统的经典素材对童蒙教育具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本文试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三字经》中的童蒙教育思想进行分析并梳理其对当今教育的借鉴价值。

  一、教育重要性思想

  《三字经》开篇便引用孟子的性善论思想,告诉懵懂的儿童“人之初,性本善”,这样做是为了强调道德修养的自觉性,而非“性恶论”所强调的教育的必要性。接下来引用孔子的观点“性相近,习相远”。强调要让先天的“性”和后天的“习”相结合。认为儿童先天的条件几乎没有差异,差异的显现主要是因为后天的教育所致,强调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作者开门见山地运用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言语来阐释人的本性问题,以这样的观点为基础,才使作者有了“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的认识。紧随其后,作者又运用“孟母与窦燕山教子”的两个故事来进一步阐释自己的观点。教与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辩证地统一于一体,所以,儿童成长过程中“学”更是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以“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来强调教育者的重要性;以“子不学,非所宜。人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来讲述学习的重要性,也就是为什么而学习。

  《三字经》从强调道德修养到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对当今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2016年,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教育问题强调:1.从家庭到学校,从政府到社会,都要担起教育的责任来;2.教育质量放首位,要让孩子上好学;3.农村教师提高待遇,乡村教师有盼望;4.贫困高中家庭免除学杂费,用心都能上好学;5.拓宽贫困家庭子女纵向流动通道;6.居住证含金量高,进城上学有凭靠。同时指出“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1]这一切的实质是要把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上,强调教育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