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意境谈
郭有生
说到意境,我们首先想到了意象一词。在《周易·系辞上》中说: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尽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而舞之以尽神。”
这大概是人们第一次提出“意”与“象”之间的关系。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人们对二者关系的逐步扩展深化的理解中,渐渐明白了艺术家在捕获客观的“象”就可以表现自己主观世界的“意”。如果说意象是对艺术作品局部的认识,那么意境就是对艺术作品整体的把握。从书法艺术来说,“境”就是整幅书法作品的视觉性形式,而“意”则是在这视觉性形式中蕴含的感受、性情和思想。
要创作出富有意境美的书法作品,一要心中有情思,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说:“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则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戒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己叹。“姚睿在《书法欣赏中的联想和想象》中说:“自古以来认为书法是一个人的心灵的表现。兴奋时,点画容易飞扬有神;发怒时,笔画容易表露出有力古拙;悲哀时,笔画容易枯燥随便。”二要深刻的把握书法的各种视觉形式的潜在表现力。比如方笔与圆笔的刚柔特点,以及刚可表现坚定、自信、强劲,而柔可表现柔情、温和、秀美等等。
我们欣赏书法的意境,一般来说有三个层次,一是直觉式,一是联想式,一是揣摩式。直觉式是欣赏者看到书法作品后,由书法作品的视觉形式直觉唤起的心理感受,浅层次的直觉我们会感到书法作品富有生命力,生动而富有魅力,而不是板滞僵死的,有道是有意无境,意则无所依附,有境无意,则境没有灵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感到一种无奈,即陷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地;传深层次的直觉会唤醒我们对意境的语言界定,并且一般是以形容词的形式出现的,大多在特点形容词、性格形容词和情感形容词的范围内,这是人们生活经验积淀在潜意识的表现,就像人们看到红色感受到热烈、温暖、活泼一样,是人们生活中对太阳、火焰、红旗等不断接触中形成的感受定势,比如看到草书的线条,我们感受到的奔放、激越等情感。陈龙海《线条之美:中国书法线条语言的审美解读》一文中说:“中国书法用线条建构的空间世界和时间流程中正是‘以生命为美,以生气盎然的对象为美的东方审美观’的具体化,正如伍蠡甫所说:‘我国书家的精神深处并没有像康定斯基那样消极的、颓废的‘内在需要’,因此作品中呈现出雄强、刚劲、浑朴、秀雅、潇洒、隽逸、奔放、严谨等十分多样化的风貌和境界。我国书法艺术能用抽象形式表现以上种种情境,堪称健康的抽象艺术,而且是值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