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青山夕阳红散文(2)

时间:2021-08-31

  (三)

  “人生在世,事业为重。一息尚存,绝不松劲。”他,就是这样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疲惫地奋进着,履行了自己的奋斗目标。

  1984年底,他离休了。望着那一本鲜艳的“离休证书”,说什么好呢?就这样,他告别了和自己一道并肩战斗的同事们,离开了为之奋斗了大半辈子的工作岗位。然而,他的心却是留在那一份依依不舍的事业上的,是留在他所热爱的工作岗位上的。

  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如何安度晚年呢?这是摆在每一个离退休干部面前的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家里人也劝说我说“忙碌了一辈子了,辛苦了几十年了,该好好地休息了,你就别去管那么多的事情。”是呀,我能够闲得住吗?我又重新学习了党章“和那些准则,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以党的利益和工作为主,尽自己的能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和工作,发挥自己的余热,为我们的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离休后,刘德巨老人家就把普及科技工作作为自己的一项义务工作来抓。首先他到了桂林去要回了200只樱桃鸭子蛋来,办起了本县第一家樱桃谷鸭孵化室。经过多年的精心繁殖和推广,目前就使全县有了樱桃谷鸭达到了30000多只种鸭,为群众开辟了一条致富的门路。1986年中,他就考虑到了山区县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就开办了一所科技咨询服务部,宣传实用的农科技术和生产的使用知识,推广和推销科学种养和各种科技学习资料,提供了猪、鸭子、鸡等家禽养殖的各种优势饲料和防病治病的药品等等,为广大用户服务和指导,尽职尽责。

  他,这些年来就这样在每一天上午到下午,工作了十几个小时以上,连星期天也顾不上休息,认真地解答群众所提出的各种科技咨询,深受顾客和群众的称赞。他先后还接待了来访的咨询干部群众达8500多人次。亲手分发了各种各样的科技书籍资料5000多册。他还在街边路口办起了近20期的科技墙报,并用壮语,汉语,多种语言向群众宣传、讲授农科技术和知识。潞城瑶族乡和平村村民黄成拔,从他那里学到了粮食、果树栽培技术之后,就运用到了生产实践中,不仅粮食得到了高产,而且还种下了30多亩的杉木和6亩的果树园。如今,黄成拔家不仅粮丰林茂,单水果一项的收入就达到了30000多元,走上了科技脱贫致富的道路。

  他,还经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下到附近的村屯农户之中去,结合实情,言传身教,做好科技示范,推广农科技术的工作。去年,他看到了乐里阵坛仙布巷的农民陆妈月、韦妈兴两家年年都按照老方法去种田,粮食产量不高时,就不顾自己的年事已高,亲自下到稻田里去向她们做技术示范,传授和指导她们科学种田和管理方法。由于劳累过度,他终于病倒了,好友都对他说:“何苦的呢?老刘呀。”他却笑着回答:“哎呀,就是因为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所以推广普及农科技术是我应该做的工作嘛。这一点苦算得上老几,而且也是值得的。”在他的认真帮助指导下,陆妈月、韦妈兴很快地掌握了科学技术种田和管理方法,粮食产量比往年增产了3—4成。

  ……他,就是这样默默地干着自己所熟悉的本行工作,默默地从不计较自己的那些得失,用自己的精力和力量来为大家服务,用自己的言行来抒写了一曲曲科技兴农,科学致富的新曲;用自己的心血来浇灌了一户户渴望农科技术、要自己的满怀热情去浇灌那些寻觅致富道路的农家心田。

  多么的可歌可泣,令人赞叹。

  (四)

  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那些信仰与奋斗目标,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理想,只有这样的精神支柱,才能有所作为,有所贡献,才能用自己的心声唱出了属于自己、属于社会和人民的那一首具有意义的新歌。这些年来,刘德巨老人就这样坚定信念,不辞劳苦,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那平凡而朴素的心境:发挥余热,造福老百姓。

  1987年,他带着一种求知的欲望,参加了地区老干局开办的“养身气功学习班。回到县里之后,就担任了两期”学习班的教员,辛勤辅导,历时了三个多月,推广了气功养身法,教练了学员100多人。他还经常下到个别老学员的家中进行个别的辅导和巩固,从不讲价钱。热心为老年人服务。

  1988年,他所居住的乐里大街的坛布巷,巷里面有那么那一条三米宽,150米长的黄泥土坡路,居民们行走和交通的时候都很不方便,雨天的时候路滑,夏天的时候就泥巴滚滚。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亲自找到了县里的有关部门领导争取到了物资上的支持,然后就组织居民们筹款备料,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把那一条“雨天难行走,夏天尘土滚”的路铺好了,方便了居民和群众的上下来往,被大家称为“刘老路”。

  1989年9月,他接受了上级党委的分配和安排工作,负责担任了县直四个党支部的“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的任务,深入基层,深入了解,组织和学习宣传了党的政策,分别做了十多位党员的思想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党委交给的工作任务,受到了表彰。

  离休以来,他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积极参加支部的组织生活,服从支部的工作安排,认真编写党课的教材,以身作则上好党课,协助支部做好本单位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用自己的行动和一生教材进行生动的“三热爱”活动教育。

  几年来,他就是不忘自己的工作职责,为家乡捐款修桥补路办学校,为群众无私送科技资料;利用业余时间,为故乡撰写将近三万字的革命回忆录、革命斗争史和“村史”的教材;认真宣传革命道理,用革命发传统来教育后一代。他还利用休息时间编整|抄写了有关政策科技、时事政治、颂扬社会、针砭时弊、综合信息等方面的宣传墙报20多期,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

  他就这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地默默工作着,得到了党和人民的充分肯定。几年来,他先后被评为“广西和百色地区老人体育协会先进工作者”、“老干部先进工作者”。百色地委、田林县“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地区“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和“老有所为精英奖”的光荣称号。1983年曾经荣获了国家民委、国家劳动人事部、中国科协长期从事科技工作的“荣誉证书”。  采访过程,面对着这一位献身于田林县科技事业,离而不休的老干部,我的心中有很多话语和感叹,不,是更多的由衷赞叹。从心底里深深地为刘老的精神所折服,为他的奉献行为所感动,就这样在我的局限的文字里,尽量地记录着他的点滴和平凡而伟大的事迹……是的,我就在心底里问道: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象他那样倾心于公益事业的贡献吗?我们的每一个干部都象他一样保持革命的热情吗?都象他一样做人言行一致的忠诚吗?……是啊,只要我们的心中有爱,就青春不会老的,只要我们心里装着国家与老百姓的事情,那我们有些事情和各种困难就能够克服,就何足挂齿了。

  ——今后,我决心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学到老,干到老,继续努力地为党和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四化”大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这,就是他发自心底里的话语,是那样的普通朴实,也就是一位老共产党员的思想境界的真实写照。

  是啊,真可谓是:

  “满目青山夕阳红。

  科协战线不老松;

  文明建设谱新篇,

  老有所为干劲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