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青山夕阳红散文

时间:2021-08-31

  ——记自治区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田林县优秀共产党员刘巨德同志

满目青山夕阳红散文

  采访归来,我的脑海里总是不断地浮现着他蹁跹的身影、他的音容笑貌。

  ——这是一个关于桂西北感人肺腑的人生召唤,

  ——这是一个关于大山儿女神奇的向往和追求。

  ——这是一个关于在三月里向我涌来的碧绿绿的情思。

  ——这是一个关于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忍受感奋与振奋的形象。

  ——这是一个关于生命真谛的感悟和无私奉献的启迪……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目中。

  是啊,在这一片红土地上,在这一片充满生机的山野土地上,我寻觅的是——那一位年逾半百,真心献身于山区解放、土地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老革命,不,是一位离休老地下党员,努力为建设和科协推广献出毕生精力一位老科技工作者的那一行行纤弱而壮丽的足迹,寻觅他那晚年那生生不息,默默奉献热血的平凡而动人的故事……

  是的,有多少人心所说,他就这样在这一片默默的土地上留存着许多脍炙人口的事实,共同着我们的敬佩和赞叹……

  是的,有多少信念所给,他就在这一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真实了许多平凡的事情,让人们都在称赞着他的言行……

  (一)

  我是在县委召开的党建工作表彰大会上见到——这一位名不经传的刘老的。

  是的,人们都说他是一个“离而不休闲不住”的老人,自听了他的经验介绍以后,在我的心目中留下了一个极为深刻的印象。会后,我就找到了他,言谈之中,知道他是一个思维敏捷,开朗活拨,平易近人的老同志。他,今年有70岁,身板还是那样的硬朗郎的,布满皱纹的脸庞上是那样的神采奕奕,说话的时候有条有理,个头适中,给人以一种感觉是个干练,充满活力的人。

  他,就叫做刘巨德,就是受到大家尊敬的老干部,参加过游记队的田林县原科协主席享受正处级待遇的离休干部。

  我向他说明了自己的来意,他沉思了一会儿,感到很不好意思地微笑着对我说道:“这,有什么可好说的事情呀,这些年来做的工作太少了,不值得……”

  “刘老。你的典型发言,很是生动感人,很有特点,”我打断了他的说话,“据说,你还是一位老地下党的工作者呢?能够保持党的光荣传统,献身于科技事业,离休后还能够做到老有所为,难能可贵的哪,我想通过你的现身说法,教育我们这一代嘛。”

  他,爽朗地笑了起来,继而,神情庄重地说:“是呀,你说的不错,从县科协的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的一位老党员、老同志,这是必然的规律的。因此,更有责任把就的余热贡献给社会,贡献给人民,不能够把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和知识都带进棺材里去,更不能当老本来显耀。我们新的一带同志更是需要学习老一辈的奉献精神的,是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来提高思想认识,更扎实认真地做好我们的各项工作的。”

  他停了停,又便说道“我的事情太不值得一谈了,还是另外……”

  听着他的这一番话语,在我的心地上更是为他的精神所感触,更是在他的朴素的话语,深情了一位老共产党员所真实的信念,让我真实了许多现实所给予的许多人心思考和信念的坚定,更是在鲜艳的旗帜下豪情了许多人生的追求与感叹……

  “是啊,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一点点工作,也是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所应该做的事情,不值得那么……”

  (二)

  面对着这一位班白头发的老革命,我在心地上有许多深刻的敬仰,思维的记忆在不断地呈现着他那些亲切的呓语,更是呈现了我在那些材料上所读到的他的许多事迹。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想法和追求与奋斗目标的,并努力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实践与争取,特别是经受风霜雪雨磨练的人,更是如此。他,就是这么一种人,一步一个脚印地在革命的征程上迈进的,用自己生命的言行来实践自己的诺言和求索的信念:

  1948年8月,他就参加了天等县地下党的工作,在龙萌中学当语文教师,不久又参加了剿匪反霸的大队游击工作。

  1951年初,他又来到了西南重镇——百色,在百色地委干部学校学习,就分配到田林县参加了第二次解放大军的工作。

  1952年3月,他就到田林县旧州区担任副区长、区长,负责全区农业的生产工作。他和技术员一起,抓好粮食生产试点,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取得了粮食生产的大面积丰收。两三年来,他就从百色、南宁抗回了七张鲜艳夺目的锦旗。从那时候起,他就深深地认识到了农科技术的主要性,就和农科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并立下了为推广农业技术而献身的决心和信念。

  1972年2月,他调动到了县农科所担任领导工作。不久,又接受组织的安排来到了县科协当上了主席。他更是忘我地投身到农科技术的研究与实践的天地。每年他都和同志们一道,选定新的品种进行培育推广。功夫不负苦心人,他和同志们一起先后育出了适宜山区气候的特点,耐寒高产的西稻种“桂朝二号”、“广选三号”原种等。全县推广,大面积种植,从1974年到1978年全县的粮食生产的产量大幅度地提高增产。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在此期间,他还负责组织举办了近10期的农业技术骨干的培训班,先后培训了近500位农业技术干部和骨干分子。并且举办了三期农技短顺辅导班,有一千多人学到了农业科学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到生产实践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县农科所连续六年来都被县委、县政府和地区评为农科战线的先进集体和单位,荣获了地区所颁发的“农业新品种培育推广科技奖”。多次在场里召开现场推广会,介绍经验。

  他,就是这样执着地追求和努力地工作着。在农科战线、农业技术的道路上前进,一干就是二十多年。1983年7月,他荣获了国家民委、国家人事部和国家科协所颁发的“在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从事科技工作”的荣誉证书。他捧着那一本红彤彤的“证书”,回想就所走过的坎坷道路,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心中有许许多多的话语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