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敬畏的散文(2)

时间:2021-08-31

  老人站起身来,拍拍屁股,哈哈一笑,一句话没有,转身扬长而去。张良万分惊讶,目送着老人的背影远去,陷入沉思。他已不再为老者的狂傲无礼而气愤,心中只有一个模糊的问号:“常言道,大隐隐于市,难道他是……”

  正当张良百思不得其解之时,已经走出一里多地的老者却又折返回来了,和颜悦色道:“孺子可教也!五天之后,拂晓时分,你到这里来,与我相见。”

  看来,这位圯上老人不简单,绝非等闲之辈。张良抱拳作揖,恭敬施礼,曰:“诺。”他心中那个模糊的问号开始有点清晰了。

  五天后的黎明,黑暗已经退去,但天色依然朦胧。张良整理完毕,掩门出屋,信步前去赴约。当他来到桥下时,却见老人早已端坐在桥上,炯炯俯视着他,一脸怒气。他连忙作揖赔礼。老人硬梆梆扔下一句话:“你这小儿!与岁数比你大那么多的长辈相约见面,却比他晚到,为何?还懂点礼数吗?你走吧。五天之后再来见我。”说完,拂袖而去。

  张良为自己的怠慢惭愧不已。幸好,老人还给他留着改正的机会。这位神秘的老人倒底是何方神圣呢?张良肃然,敬畏之心陡生。

  第五天的夜晚,张良是支愣着耳朵睡觉的。迷迷糊糊的,刚过五更,外面传来第一声鸡叫,他便从床上跃起,快速更衣,略作梳洗,然后疾步前去赴约。天色尚黑,依稀能辩树影。他深一脚浅一脚赶到桥下,抬眼一望,老人已然端坐圯上。昏暗中看不清老人的面容,但声音中的怒气却扑面而来:“小儿!你咋的又来晚了,何故?我没什么要对你说的,你走吧。五天之后再来见我。你给我记住,事不过三,这是最后一次。别叫我对你失去信心。”说罢,老人起身离去,迅速消失在朦胧之中。

  张良不敢有任何申辩,诚惶诚恐,对着老人的背影作一长揖,嗫嚅道:“老人家,您走好。小儿我记住了!”

  随后的五天,张良几乎是度日如年。他不知道老人是谁,为何会在圯上巧遇?这场巧遇看似偶然,却又像是上天的安排;老人似乎是专门冲他来的,一次又一次约他相见,好像是要传授什么给他,但又不轻易出手,故意用羞辱、轻慢与严苛来惩罚他的惰性,考验他的耐性,磨砺他的心性,调教他的人品;他当然更不知道,与老人这场一波三折的会面,竟然在今后的数千年间给一个伟大的民族留下永恒不灭的影响……

  两次都未能提前赶到,使得张良深为自责,同时,敬畏之心越发的浓重了。最后的那个夜晚,张良和衣而卧,只做闭目养神,不敢睡着,夜半子时,便起身整理衣冠,用凉水抹了把脸,匆匆出门。那是一个无月之夜,没有一点星光,格外的黑,伸手不见五指,张良摸摸索索、跌跌撞撞,凭着记忆好不容易来到小河边。他忐忑不安的往桥上看,桥顶竟然空无一人。他狂喜不止,真是太好了!今天总算比老人先到了。

  片刻工夫,一位白袍老者飘然而至,已完全没有了前几次的腌臜和邋遢,鹤发童颜,神采奕奕,黑暗中衣袂飘逸,透出一付仙风道骨。

  张良连忙起立,躬身施礼,曰:“老人家,晚辈在此恭候多时。”

  “就应当是这样。”老者露出满意的微笑,颔首曰:“年轻人,当你学会敬畏的时候,你就能够获得真本事。”言毕,从怀中取出一部典籍交给张良,郑重其事嘱咐,“这是一部奇书。老夫奉上苍之托,一直在寻找授书之人,看来就是你了。拿去吧,好好研读,将它烂熟于心,你便可以辅佐一位身负帝王之命的人,成为他的老师,秦朝气数将尽,只需十年工夫,你定能助他夺取天下。天下大定之后,你将获封侯封爵,但切忌不要贪恋功名富贵,不然会有杀身之祸。到第十三年后的今天,你到济北来找我,打听谷城山下黄石公,便是我。天机不可外泄,后生,好自为之。我去也。”

  张良双手捧书,举过头顶,跪地叩谢。待他抬起头来的时候,圯上老人已经无影无踪。

  这部奇书,正是江湖中传说的《太公兵法》,天下反秦义士都在苦苦寻觅而不得。今日,此书由世外高人直接传授于他,只能解释为天意,“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张良如获至宝,从此日夜苦读研习,深得其中精髓。

  若干年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举义师重创秦王朝,随之天下大乱,群雄逐鹿。张良也招募了百余壮士,追随沛公刘邦,侍其左右,常常运用《太公兵法》为其出谋划策、运筹帷幄。沛公极为赏识这位年轻人的雄才大略,奉为上宾,对他言听计从,得以多次化险为夷,避免了被对手消灭的厄运,从而以少胜多,把比他强大很多倍的西楚霸王项羽逼到了乌江自刎,最终平定天下,建立大汉王朝。刘邦即帝位后,封张良为留侯。

  四

  圯上老人走了,走入历史的最深处,再也没有人见过他,只在《史记》的竹简上留下寥寥几笔。至于十三年后留侯张良是否遵嘱前去谷城山下寻访恩师黄石公,然后功成身退归隐山林,不得而知——历史中的许多空白点是后人永远也无法填补的,兴许其中藏着更为动人的故事

  和《辞海》一番较劲、折腾,感到有点累了,不过,心是愉快的,思维变得活跃、跳动起来。几个假如在脑海里闪现:

  假如张良在桥上被老人的戏弄和羞辱激怒了,对老人饱以老拳;或者他不屑动手,而是对老人一番责骂;或者他既不屑动手也不屑责骂,而是轻蔑地离去,历史将会怎样改写、怎样前行?

  张良第一次和第二次赴约都没能提前赶到,这完全不能怨他,所谓“拂晓时分”到底是什么时分,谁也说不清,而他却因此遭到老人一顿绝对称不上客气的挖苦嘲讽,凭什么?假如他因为羞恼而不再赴第二次或第三次约会,历史又将会怎样改写、怎样前行?

  假如没有圯上老人传授的那部《太公兵法》,张良还会是一个历史人物吗?他还有没有可能或足够的才学和智慧去辅佐刘邦克敌制胜,先灭秦朝,后又打垮项羽的百万雄兵,在辽阔的疆域上建立起大汉王朝?

  假如……

  幸好,历史没有假如,就是这么走过来的。每一个小细节都看似偶然或巧合,但把它们连接起来就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如果我们细细品味这段精彩的历史,就会发现其中非常重要也非常关键的一点:正是张良优秀的个人品质和敬畏之心,决定了这段圯上赐书的佳话得以延续并演绎出了中国2000多年前一个强盛的王朝,共历二十四帝,统治了四百零六年;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正是在那段历史时期逐渐形成的,而这个大家庭中最大的一支,也因此被称之为汉族;我们的文字——当今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从此被称为汉字,数千年过去了,依然是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底蕴十足、生机盎然!  俱往矣。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如今我们的社会,反而丧失了一些很好的传统与美德,例如敬畏之心。学生对老师失去敬畏;官员对党纪国法失去敬畏;年轻人对老年人、对历史失去敬畏;而那些思想过于活跃的大学生们,则对一切都失去敬畏……。想想看,一个失去敬畏之心的社会将会走向何方?

  学会敬畏,是老祖先张良给我们的垂范,更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启示;学会敬畏,常怀敬畏之心,是根治“我慢”的一剂良药;学会敬畏,懂得敬畏,也是人生的一种成熟,人格的成熟。

  我们,成熟了吗?在历史面前,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