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子店的散文

时间:2021-08-31

  年前在家,和老妈闲聊,聊着聊着便聊到了拐子,老妈说拐子去年过世了。

  这是老妈的原话,我当时一愣,出乎我的意外。我眼里的拐子勤勤恳恳,恪守本分,和蔼可亲,身体貌似一直康健。

  我不知道拐子具体叫什么,只知道他个子不高,走起路来一瘸一拐,这才有了“拐子”这个绰号。拐子不是我们村的,是邻村的,隔着一条马路就是他们村了,邻村向家畈和我们向家垄村是同族同宗,一脉相承,所以要认辈分拐子是“源”字辈,得叫他一声曾祖父。

  拐子店,顾名思义,是拐子开了一家门店,是的,开了一家十几平米的小卖铺。店面没有名字,所以大家习惯性叫拐子店,拐子也不介意。虽然只是一家小店铺,却在我们大家的印象里有差不多二十几年的记忆,貌似从我上学读书那会这个店就一直存在,而且可以说它成了北山乡重要的地标,譬如,你在拐子店等我,我的女儿就嫁在拐子店附近的村子等等,大家就知道说得是那里了。拐子店就开在我村和他村之间的这条马路上,这条马路也是我们北山乡的主干道,主干道上有村庄,但大多数村庄都在分干道上,整条北山乡道路约好几千米,我们这十里八乡也就这么一两家店铺。

  听父辈讲,拐子一生没有儿女,一个人开了这家店铺,一个人住在店里,偶尔自己煮煮饭,基本上伙食是自家兄弟在村里帮着送去。能在九几年开一家小卖铺,而且一开就到现在,是不容易的。几乎我们村所有和我一起成长的同龄人的童年、少年和青年,这家拐子店铺便屹立在那儿,成了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道标杆。

  小的时候我们农村去外面打工的人特别少,基本上女丁在家务农,男丁在外谋生。务农完了没事儿,或者碰到下雨天,孩子在家就做点好吃的,不在家便整点稀饭加腌菜,米饭加青菜,或者早上剩点粥,随便对付一下肚子,端着一大碗东家坐西家聊,一帮女人一聊就能聊一下午;男同志在外赚钱也有闲的时候,帮帮家里的女人去田地打打农药、拔拔草、收割的时候还得专门在家开谷仓挑担子,一起把田地再翻一遍接着第二季的播种,忙完后几个大老爷们便坐在一起,要么在树底下,要么就在拐子店那儿喝喝茶,打打牌,闲聊一下没皮没边的事情,比如前苏联就是被美国整没了,朝鲜将来还得仰仗我们中国等等话题。男人喜欢聊海阔天空,女人喜欢说家长里短。男人在拐子店那儿买的最多的是香烟,而且还是那种最便宜的浔阳楼,女人买的最多的是生活用品,什么盐呀、味精呀。大家的生活虽然过得清贫些,日子过得不富裕很紧巴,但那个时候的父辈们很质朴,他们坚信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就一定会过上好日子,至于什么叫幸福,他们一时回答不上来,并不是答案有多难,而是幸福对每个人来讲有着不同的人生体味。

  小的时候去我们跑马巷小学读书有两条路,一条是走邻家向家畈村,一条就是从拐子店门口过去,两条上学的必经之路,只有往拐子店这儿走最近。拐子店门口有一条大马路,走那条路似乎绕了一个大圈,于是我们选择走田埂和地梗上过,田与田之间,地与地之间那都是农民用来走路的地方,时间久了,那条路梗便不再长草,大自然的一条神奇小路便出现了。那个时候我们读书哪里来的专车接送,不管你是六岁还是八岁,都是一个人背着书包去上学,你可以想象一个读书郎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诗情画意。

  我们每天早上起来的特别早,上学的路上你会发现田间地头是如此的勃勃生机,以至于在路上要边走边玩。看到油菜花,我们便跑到里面来回串,书包往地上一扔,管它衣服脏不脏,反正地里田间全是我们的打闹声,要不是上学要迟到了,估计油菜花要变成油菜籽了,好好的油菜花也变得羞涩和无奈。要是看到那个地里有人种了萝卜,总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在地里拔萝卜吃,尤其是到了买西瓜的季节,有人天天在路上盯着那一片西瓜,总想找个合适的机会大干一场,我们天天上学,一天来回四趟,这条路比种庄稼的爷爷奶奶都来得勤,这些西瓜那里还等得及庄稼人来摘,早被我们这些人吃进了肚子里,也有被发现的时候,庄稼人会边喊边追我们:“这是那家缺德的孩子,这么大的胆子,不好好读书,这样糟蹋我家的西瓜。”我们一看到这样的阵势,好像敌军要杀过来似的,我们立马兵分五路,落荒而逃,让你一个也逮不到。然后我们乐悠悠的去上学,还一路叮嘱,今天放学回家,不能走拐子店这条路,我们走向家畈。要是碰到下雨天,天气恶劣,我们在上学的路上也不老实,碰到个沟沟里有水急流的时候,水中会出现个漩涡,我们都爱把伞撑开,把伞放里面,一下的功夫伞就卷走了,有的娃心里急了,晚上回家怎么向爸妈交待?有的娃脱下套鞋,准备徒手去捞、有的娃虽然心疼但脑子灵活,跟爸妈撒谎编个瞎话敷衍一下似乎爸妈也没怀疑。不管我们上学的路上我们是多么地调皮,夏天多么地晒,冬天多么地冷,一刻也没阻止我们快乐的成长。

  我们放学回家时,学校老师会给村里安排个队长,队长在第一排,我们依次站在他身后,然后由队长带我们回家。队长有的时候可能就是这个领对里的大魔王,是头号捣蛋鬼,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新一轮的田间地里战,玩得最后是一身的泥土,满身的大汗,女孩子稍微斯文一点,一般属于看衣服和书包的,但要是有战利品,她们也得分一份,当然还有更认真的会边看衣服边看书。路过拐子店门口时,有的同学口袋有个五毛一块的,便会去拐子店里买我们最喜欢吃的两种食品,一个是辣片,一个是冰袋。一毛钱的辣片对于我们来讲比老妈做得任何一道菜都好吃,用“胜似人间美味”来比喻都不夸张。买来一毛钱的辣片,周围围了一圈的小孩,然后买辣片的同学会给每个人撕上一小片,最后吃的大家嘴巴嘶嘶响,嘴巴周围全是辣椒沫,那叫一个好吃的不得了。有的没吃上的,回到家,就往房间的床底下的瓶瓶罐罐里找那些过年时做的酥糖、糖糕。酥糖和糖糕是每家每户必备的零食,也是我们童年世界里吃的最多的食品。填饱肚子后便开始写作业,写作业这种事情还是要靠自觉性的,有的回家就写作业、有的回家还要玩一会弹珠和玩一会砸纸(用作业本折方块,放在地上,谁拍成反面就归谁)、有的甚至压根不想写,或者压根就写不来,这样的同学估计在学校也是一条龙、有的早早地就回到家里,生怕错过中央一台大风车播放的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