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活在民间音乐路上的阿炳散文

时间:2021-08-31

  中国民间音乐由来已久,从民间歌谣到诗词曲赋,无不闪烁着民间音乐的光芒,它来自民间,与草根紧紧相连,带有浓重的原生态气息,但绝不会流于庸俗,民间音乐在表达生活的同时同样记录着情感的变化,轻与重,缓与急,每一个音律的旋转都会扣人心弦。民间音乐是流动在岁月轮廓上的美丽,无论是喜或乐,哀或悲,真正感人肺腑的音乐,是可以乐到不能自抑,哀到悲天悯人的感觉。而想到民间音乐,听到那首“悲从中来,不能断绝”的《二泉映月》,盲人阿炳的轮廓便会不自觉地出现。

  阿炳,只是一个名字,抑或一个代号,但他是一种音乐的代表,来自民间最悲苦的声音,悟者感同身受,行人亦觉悲伤。所有的情感来源于生活,所有的生活受事实限制。从小被父亲送人,到不公正的待遇,被歧视的生活填满了阿炳的童年。后来阿炳突然失明,这对他音乐创作的风格造成了一个重大的影响,从此,他的世界,没有光亮,只有音乐。他的音乐不同于陕北的山丹丹,关中的石榴花,或者陕南的映山红,没有毫无修饰的直白,也没有色彩的浓烈,他的音乐充满了悲伤的气息,虽是一种黑色的情感,同样透露着其倔强着的勇敢,不得不说,他的真实,是民间音乐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他是一位数十年如一日地在音乐的道路上辛勤耕作的人,也是一个用音乐诉说苦与乐的歌者。他的一生,没有太多灿烂的光环,他只是一个背着音乐用心行走的人,然而,越来越多的人记住了他,记住了他的《二泉映月》,《听松》,《大浪淘沙》,也有人记住了他的二胡,他的琵琶,他给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带来了一抹最浓重的色彩,也带来了一曲最厚重的声音。

  一个民间艺人的创作,总与其生活环境形影相随,民间音乐艺术是对生活最真实的描述。情感是生活赋予的,情绪是自身投掷的,对于阿炳而言,一生走下来的点点滴滴,前后左右的指摘或褒贬都会影响其对音乐的创作风格。从阿炳的苦乐交织的经历便可洞察一二。阿炳的父亲是当家道士,四岁那年母亲去世,他被寄养在叔叔家中,他背负着私生子的包袱在生活,自幼遭人白眼看人脸色,阿炳从小就随他父亲学习音乐与器乐,十三岁时已经学会琵琶、二胡.笛子等多种乐器。父亲的去世让他的生活措手不及,毫无规律,他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饱尝了人间的五味瓶。后来因双目失明而流落街头,最后沦落为以卖艺为生的民间艺人。所以在阿炳的民间音乐中多苍凉悲壮而少浓烈奔放的风格,这就是自身经历对音乐的影响,但也形成了他倔强无畏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