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年味的散文(3)

时间:2021-08-31

  吃完晚饭还有事呢。

  以前的房子没有装修的年代,家家户户都要挂门帘,床帘,马巷帘(就是床头放马桶的地方)。

  新春初始,全都要换上新的。还要铺新的床单,枕头巾。

  我的妈妈是招女婿,所以妈妈用的这些都是她的妈妈传下来的。

  我妈妈的妈妈那时条件好,所以传下来的床帘门帘都是丝绸刺绣的,上面绣有荷花有鸳鸯,还坠有流苏。

  妈妈每年在三十晚上挂起来,一直到正月完。能洗的洗,不能洗的掸掸重新收回木箱子里。年年如此。

  少年时的我总感觉,每到过年时家里总是花团锦簇的,一派喜气洋洋。

  爸爸妈妈一辈子庸碌无为,唯独在家庭布置,待客礼数方面特别讲究。

  所以,尽管家里不富裕,房屋低矮,但来的客人都能感受到一种静雅别致,清爽舒适。

  连苏州的小朱老板已经去过两回了,还是囔囔着什么时候有空再去。

  出嫁多年了,已经很少感受到那份浓烈的过年氛围了。

  苏州这边人家,我不知道城里人是怎么过的,就在我们这个乡下,也见不到年气。

  除了超市里人们大包小包购物,也不见家前屋后的布置。没有馒头。没有豆腐。没有对联。有年糕,也就是买两块放在案头。

  我家婆婆从小是个孤儿,不懂得整治家务,在她引导下的丈夫儿子们吃饱穿暖就OK,不讲究礼节往来。

  每年春节只要不回扬州,过年就特别的冷清无聊,提不起精神。

  春节反而是一年365天中最难熬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