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游戏散文(2)

时间:2021-08-31

  孩子们捉青蛙就只是为了好玩儿,如同“醉翁之意不在酒”、“钓翁之意不在鱼”一样。而且他们也是有选择性的:最招人喜爱的是“绿豆官儿”,一身草绿,新鲜可爱;其次是“绿苘个儿”,绿背上有三条纵向灰黑色条纹,蛮有个性的;而一种叫“大花鞋”的,个头儿特别大,背上三道黑纹,兼一身灰色的斑点儿,白肚皮则显得特别突出,太小的孩子都不大敢拿它,更没人会喜欢;另一种被馋嘴者称为“田鸡”的“蛤什蚂”,个头儿稍小,灰背、灰纹,肚皮上有红色斑点儿,孩子们都讨厌它,更没人去抓它们;而一种草丛中常见的“阎王爷小舅子”,个头儿更小,一身翠绿,嘴角各有一块棕斑,平时不在水里,爱在草地上活动,大概不属于青蛙一种,因为名称不好,则叫人避之唯恐不及了。

  与捉蛙类似的是捕鸟,而捕鸟技术性更强,更要有相应的工具,乡下的男孩子们都是天生的捕鸟好手。鲁迅小说《故乡》里那位少年闰土就是最好的例证。

  东风渐暖,柳枝发芽,鸟儿们就开始忙起来了。捉虫、搭窝、育雏,都是最佳时期,当然也成为孩子们捕鸟的好时候。

  捕鸟最常用的工具是“夹子”,是用铁丝弯成的两个半圆,连环扣在一起,如一个蚌壳;用钢丝做动力装置,称为“攀条”,一条绳子拴一条竹棍儿,抵住一小截小木棍儿上的缺口,棍头则拴一条小虫子,这就是整套的设备了。一个爱打鸟儿的孩子往往有十几、二十几盘“夹子”,到村外的树壕里,隔着三五米依次摆好了,用细土将下面的半环和小木棍儿都埋住,只露出小虫儿在那儿挣扎。随后人跑到远处,几个合作着一起哄鸟儿,直赶进事先设下的圈套里,听见哪里“叭”的一声响,那一定是有鸟儿机关触动,闯进牢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