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的散文(3)

时间:2021-08-31

  望着“湿云缀叶摆不去,翠烟衔花惊畏失。”(皎然语)的枸杞,让我想起了孟郊的《井上枸杞架》的诗篇:“影疏千点月,声细万条风。迸子邻沟外,飘香客位中。”回味着这曼妙的充满画意的诗行,也让我想起家乡老宅西边的那些枸杞来。

  在那些春荒岁月的年代里,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影响,秋收冬藏的大白菜和萝卜等,往往在春节前后就被食用完毕,人们靠一些咸、淡的菜干来维持碟中的菜肴。好不容易盼到了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草芽菜荚开始迅猛生长,人们纷纷走进田野、沟渠岸边去挖荠菜、竹片菜等野菜,来补充碟子里的绿色。一时间才将盘子里的黄叶点缀上翠绿。当人们望着刚刚新绿的榆树梢头再次光秃时,难免会低头哀叹,可就在这时,无奈的眼神里发出惊喜的光芒,匍匐在地面的藤藤蔓蔓的枸杞,长出了青绿色的嫩头,寻找野菜的人们试着掐下一根吃嫩的枸杞头,放进口中品尝一下:丝丝甜意,略带青涩。就试着掐下一些,放在开水里一烫,滤去翡翠色的汤液,略一晾干水气,切碎,放点盐水一拌,就是一碟美味,其青绿宛如人们喜爱的冷拌香菜一般,口感亦爽,浅尝味有浅浅的苦涩,但细嚼则口齿留香,回味无穷。

  我家是杏林世家,父亲早就知道《本草纲目》里有关枸杞头可以食用的记录:春采叶,夏摘花,秋收果,冬挖根,枸杞全身是宝。在人们还不知道枸杞头可以直接食用的时候,就从古河岸边、旷野田头挖来枸杞的百年树根,栽植在宅基西边的、一年四季碧水长流的小河边,其意一可以免去外出采药的劳顿,二来可以解决春荒岁月的绿色蔬菜,三还可以利用它的四通八达的根须来防止水土流失、牢固宅基,是一举多得的美事。父亲为了让它不占用河边的路,就在河面上搭起一个牢固的架子,并利用它不喜欢与其他灌木为伍的习性,在靠近路边的一边栽植上一行蔷薇花。这样枸杞就向河面的一边生长,而蔷薇则伸展向行人的一边,形成一道起伏的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