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一曲悠长悠长的蒙古长调的散文(5)

时间:2021-08-31

  我中学毕业之前,生了一场病,没能参加高考。父亲言语间,流露出不希望我继续读书的意思。家里不宽裕,我还有两个弟弟妹妹要读书。我只好放弃了上大学的梦想,回到母亲身边,在村里做了一名山村女教师。

  我刚参加工作时,因为特别想提高教学成绩,每天都会给学生布置很多作业。每天都有几个学生不完成。我很恼火,体罚加上“手罚(成倍罚写)”,严惩不殆。但是,第二天情况依旧。我很着急,食不知味,夜不安眠。母亲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慢声细语地对我说:“你留的作业太多了,孩子一看就发愁,怎么能写完呢?”我认真思考母亲的话,觉得完全有道理。我只是从自己的心意出发,而母亲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的。忽然醒悟:母亲所以不怨不怒,是因为她总是能体谅别人的感受。她没有文化,说不出换位思考这样的哲理,也从来不会宣扬理解万岁。但是,她所做的每件事,所说的每句话,都是在替别人考虑。山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我的母亲,含辛茹苦一辈子,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能够见经传的伟大事迹。有的只是默默承受、默默付出,包括对我们姐弟的爱和影响。

  原本以为,我们都成家立业了,母亲终于熬出头了,可以好好地享受以后的生活了。却万万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急病,两个小时内,就夺走了我们的母亲。我们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陪母亲变老,成了我们一个永远无法释怀的梦。如今,母亲已经离开我们七个年头了。她活着时话少,去后也很少打扰我们。我很难在梦里见到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的爱自己,认真的生活。希望借此可以使天堂里的母亲得到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