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优秀散文(2)

时间:2021-08-31

  记得初中的时候,武侠小说和爱情小说开始在校园里风行,好多男同学每天捧着梁羽生、古龙、和金镛的小说废寝忘食,女生则捧着琼瑶的《梅花烙》、《几度夕阳红》呀什么的,每天装一副林黛玉的多愁善感神情。我对武侠小说和爱情小说都不感兴趣,所以很少看,我看的书很杂,并且偏爱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那时候对莫泊桑很是崇拜。

  高中的时候,上栗中学旁边有个邮政局,那里有好多杂志,我总喜欢去那个地方买书,什么《读者文摘》、《青年文摘》、《短篇小说选》、《微型小说选编》等,都是我最喜欢的,里面的故事都贴近生活实际,而且相比大师们的作品,这类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技巧,更适合学习和借鉴,高中时候印象最深的要数三毛的自传,三毛的作品自然纯朴,不带雕饰,让我不止一次地产生独自去流浪的想法。当时也迷过汪国真的诗,并且特意用个精美的笔记本,将他的诗抄在上面,有兴致的时候便摇头晃脑吟诵,自我陶醉一番。

  真正读书是进入萍乡高专后,那时候学业上轻松了不少,有大量的空闲时间。我总觉得读书的时候是不能有任何压力的,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入书,才能真正进入到作者的思想里去,才能真正感受到作品的所要表达的东西,有私心杂念的时候读不了书,读也是过目就忘。

  在萍乡高专的三年,我是在用心读书,那时候并不想出来教书,而是梦想成为一名作家,所以读书的目的性很强,不仅仅是陶冶情操,更重要是的学习写作技巧和了解作家的写作风格。那时候图书馆里每期新到的《十月》、《收获》、《小说月报》、《钟山》等,都是必读书籍。有时候还到萍乡西门的旧书店去淘书,碰到运气好,就能淘到不少好书,书虽是旧书,但绝不会影响阅读的兴致。记得那时候淘得多的是八十年代的反思小说和伤痕小说,八十年代的作家思想比较纯,文章也写得纯,那个时候正是思想变革的时候,各种试验文学令人眼花缭乱,而九十年代的作家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归了类,分了好多流派。那时候更喜欢西北作家群的作品,如格非、莫言等,格非的作品有点怪诞,不用心读不懂,但思想内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