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抒情散文(3)

时间:2021-08-31

  我也开始了我的事情,炸糖糕。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在我们这里还有吃糖糕、油条的习俗。小的时候炸糖糕、油条都是父亲做的,我们就站在旁边等着,炸好了就忙着要吃。等我成家立业了,也不会做,都是到街上去卖。有一年我去晚了,没买着,孩子吵着闹着要吃,还被母亲数落了一顿,后来一想干脆自己学,向别人请教,回来试着做,经过几次试做,我成功了,但还是没有街上人家炸得好,这已经很不错了。

  儿子小的时候,过端午看见人家孩子的手上脚上都带着东西,回来家也跟我们要,只得哄着他说带那个不好,什么什么的,他也就不要了。我们这里过端午,要给孩子的手上和脚上,戴耍线,就是把十几根五颜六色的线拧成一扭,拴在孩子的手上和脚上,说是这样就能把孩子给拴住了。女孩子早在金银花开的时候,就到田野里去摘金银花回来做个香囊,等到端午挂在脖子上,还不时的拿起来闻一闻,很是让人羡慕。还有的人家给孩子的颈脖、手腕和足踝系上长命锁,说是可以长命百岁的,那是用桃核雕刻的,也有雕刻成桃篮的,说是可以避邪的。

  端午节,悠久的传统,美好的风俗,人们在这年年的端午节中,虔诚,庄严,心中怀有的不仅是对节日的期待,更是对美好生活得祈愿。

  不过,现在端午的气氛远不如上世纪那样浓烈了,农村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家里就剩下老头老奶奶,渐渐地过节的气氛就不浓了,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相关部门应该设法解决,不能让着传统的节日丢弃。

  端午是个美好的节日,人们在这并不浓烈的节日气氛中可以寄寓一些美好的期望,让凡尘蒙蔽的心,在这古老的节日里得以回归,领悟生命的真意,让生命活得更加充实一些。  关于端午节的抒情散文2:端午的情结

  轻盈的时间,消失在指尖隙缝里,空留刹那间的模糊的背影,蔓朔了我伫立的张望的季节。  些许的怅惘,些许的蜜意,交织在淡蓝日渐依稀可辨的紫陌。纷至沓来的是,荷韵的清凉,蚕豆的淡甜,粽子的飘香。

  而你,踏着深深浅浅的梦行,飘香四溢行歌,裹着碧绿的心事,永恒不变的五月的涉水的相逢,于端午节邂逅而牵念。满嘴的香溢于唇齿相依,盈满开来。不知不觉,走进了不管是屈原的记忆,抑或是伍子胥悲壮的历史,与此同时民间加以丰富而传奇,些许期盼驱邪些许警示,无不共同灿烂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蕴含。期待中沐浴了,去年刚成为法定的国家休息日。翘首,以湖北‘端午申遗’取得初步进展,虽然比韩国“江陵端午祭”整整晚了四年,但是,同样说明了我们中国对待非遗的进一步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