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抒情散文(2)

时间:2021-08-31

  早饭过后,妻子把前几天泡好了的粽叶和糯米端出来,准备包粽子。妻子把新鲜的粽叶洗得干干净净,然后用左手托着粽叶,右手轻轻地放入糯米,再加上蜜枣、葡萄干、枸杞子、核桃仁、绿豆等,放上这些东西,粽子除了好吃一些,它还预示着生活的甜美,放好后包起来用绳子扎紧。扎绳子这一步是最关键的,因为这一步就是要把粽子扎成各种造型的,妻子包的粽子就有好几种形状。

  母亲搬个板凳就坐在旁边看着媳妇包粽子,嘴里还不断地说,以前家里穷,过端午很难有糯米包粽子,现在好了什么都有。一回头看见我站在旁边就说“你也过来帮帮忙,也包的快一点”“我不行,就是那扎绳子的时候,就不会了”“你就是笨,教你几次你都不会,只会包三角菱形的”“唉,没办法,天生的笨蛋吧”,妻子说“什么不会,你就是懒”“哈哈……”。说着笑着不一会就包好了,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煮上几个小时,熟透了就可以吃了。不过,我是很喜欢吃粽子的,尤其是吃冷的粽子,吃到嘴里很舒服的。

  小时候父亲每到端午就爱讲端午的来历,说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父亲说,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爱国大诗人,他叫屈原,当初是被别人杀害了并且扔进了水流湍急的汩罗江里。人们知道了,怕江里的鱼虾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便包了许多味道鲜美的粽子扔进江里,这样鱼不会吃屈原的尸体了。那天正好是农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把这天定为端午节,表达对屈原的敬意。

  粽子放在锅里,架上柴,放在那儿慢慢地煮。煮粽子的时候,母亲嘱咐放几个鸡蛋,还有咸鸭蛋一起煮,说是端午一定要吃的,这是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