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读书的散文

时间:2021-08-31

  读书能增长人的见识,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有关于读书的散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有关于读书的散文

  篇一:读书

  著名哲学家培根的《论读书》。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又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寥寥数语,诚哉斯言。

  第一次读到这篇名著,是二十多年前苦学英文时,在《英语学习》上看到王佐良教授的翻译介绍。其时英文程度有限,尚不能深切体会培根文体简明准确的妙处,倒是为王佐良的文言翻译所倾倒。记得王在论及翻译技巧时说,他往往是通读一段落数遍,以准确全面把握内容,风格等,然后一气呵成,用自己的语言把心中所理解消化的内容流畅地表达出来,而不拘泥与一字一句之辨义。深受启发,获益不浅。也因此结识了培根著名的《随笔》(Essay)。

  《随笔》是培根最著名的著作之一,由三十八篇议论文构成。内容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以作者的独到人生观察,简约的文笔,明彻的智慧,数世纪以来,再版不绝,成为广为流传的名著。曾由读者投票选为《人物》杂志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二十本书之一。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有《论读书》、《谈高位》、《谈真理》、《谈爱情》等。

  务实的观察之中,不乏珠玑。比如美不在颜色艳丽而在面目端正,又不尽在面目端正而在举止文雅合度。(谈美);居高位者乃三重之仆役:帝王或国家之臣,荣名之奴,事业之婢也。(谈高位),皆是用朴质简明的语言表达了深刻哲理的名句。当然,本书原是为当时英国统治阶层的子弟所写的,有些内容虽有历史价值,今日看来难免不切实际。不过,读书的目的不是往脑子里填知识,而是学思考之方法。正如培根在《论读书》中所说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在国内时没有见到过《随笔》全本翻译,流传较广的是上述几篇短文。陆陆续续见到过不少译文,仍以王佐良的翻译准确传神。尤其是那种文言体,读来颇有历史感,有些译文甚至超过了原文的韵味。大概就是翻译是一种再创造的体现吧。想起我的启蒙英文老师曾说,真正学好第二语言的根本,是本族语的水平。他的中文功底就相当的深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加体会到确是如此。不过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从反面来体会的。如果允许做一个没有实验验证的心理学推论,本族语的水平其实是一个人整个语言潜能的具体表现。在成熟个体身上,学习第二语言所能达到的层次,当不会超出这个潜能的范围。

  查了一下图书馆藏,居然找到一本王佐良的《英国散文新选》,当然其中收有《随笔》的五篇译文。还有一篇培根简介。给有兴趣的朋友扫出来。至于原文,网上多多。

  我的体会是对照王的译文读原文,既能学得大家风范的翻译技巧,也有助于理解培根那十五世纪英文原文,同时欣赏其内容,一举多得。因此把五篇的原文与译文对照放在一起,同时列出了整个原文的网址,以及《中国国家图书馆》网上读书的网址。从那里可以读到全本翻译。不过,好像是很早的译文,半文半白,读起来生涩难懂。另外,网上一些书库网站也有部分译文,比如亦凡书库有三篇译文,没有给出译者。属于白话文译文,有兴趣者可以对照王的译文,会有些有趣的发现。

  培根一向被列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英国哲学家。但在英文文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大概全因了这本《随笔》。说起培根与英文文学,还有一件有趣的事,就是不少人一直怀疑培根就是莎士比亚。关于这个猜想还有很多考证,可以在网上关于培根的网站看到一些内容。

  有一技之长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  ──培根《随笔》

  篇二:读书

  众所周知,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之所以说它重要,是因为它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充斥在我们的周围,并且每个人都在学知识,用知识 。

  但是,有些人却不知道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我觉得读书的好处之一就是调整心态。不管生活中我们遇到怎样的大喜大悲,都能保持一个平和冷静的心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去面对它。高兴地时候,不要得意忘形;失意的时候,不要过分悲伤,倘若不能避免伤心,就自己想办法疏通。

  高尔基说: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闲暇的时候,我们也不妨读一读书。通过读书,我们从书体会到博爱,感受到真情;我们从书中认识到历史的更替,社会的变革;我们从书中学会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会成长。

  世纪老人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智者交谈,可以使人心灵充实,使人明辨是非。

  毕淑敏也说过,书不是胭脂,却会使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人铿锵有力。书不是羽毛,却会使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人千变万化。

  书是我们最忠诚的伙伴,所谓:走遍天下书为侣。时光会不断流逝,读书却让我们增长知识。难道你不想增长知识吗?如果你愿意,请你拿起对我们人生有意义的书,走进书的世界,畅游知识的海洋吧,它会让你充满思想,充满智慧,进而改变命运,改变人生,更能让我们找回那些真正属于我们的自信!

  篇三:读书

  总有一些时候,想从纷乱中逃离,想从红尘中隐退。总有一些时候,喜欢在曲终人散后,独自观赏静静的夜空,渴望从书中寻觅尘埃落定的寂寞。

  夜晚,沏上一壶普洱茶,点一盏心灯,醉于茉莉花的香味儿,手不释卷。经常看到精彩的时候,忍不住小声低吟几句。那时,你会在书香的美梦中洗却倦尘,开阔心胸。以书相伴,趣意横生,惟有这番寂寞的守望,使得心中的静虑缓缓流长。

  有人说:倘若进入不了书中的故事,身心便无法远离喧哗。又有人担心,爱书的人是否受到过挫折,于是选择逃避现实?其实不然!读书需要安静,需要感悟,需要激|情,才能使人的境界得以升华,积攒心灵的收获。

  读书之趣,贵在濯心。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却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读书可使人视通四海,思接千古,犹如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一个人的读书史,即是他的心灵发育史。读书的意义在于,超越世俗生活,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

  披衣伏案,咀嚼文字,恰似聆听纯净的天籁之一声,细数着春天里吐出的新芽。与其浮燥于世,不如沉淀过滤,清心寡欲,让身心得以休整。以书相伴,便是世间最完美的栖居。

  眼前狠扫二千字,胸中全无一点尘。工作之余,以书相伴,淡定自如,心胸坦荡荡,于字里行间中感悟心韵,流连往返,静静地感受一份难得的怡、泰、淡、然的情趣时,又怎能是一个淡定坦然可以形容的呢?

  每自品书香之醇,便有几多感悟,为何不在读书声中多享一份淘醉,淡得一世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