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明水碧野菜新现代散文(2)

时间:2021-08-31

  二

  由于采摘野菜,我们全队拉得很长。而我们所要攀登的高峰又处于本溪县、桓仁县和新宾县的交界处,很容易走偏,进入到新宾县,我们不得不一再停留,好将队员们集中一处,以免出现走失队员的情况。

  我们在一处溪水环绕的路边做了第一次休整。这里是我们本次行程的第二个美丽之处。

  顺溪上下而望,只见溪水蜿蜒曲折,或隐或现,或蓄积或跌落。而间杂溪间的大小石块全都为青翠碧苔覆盖,甚至两岸植被无法生长的地方也全给碧苔侵占遮覆。整个溪间水道俨然形成了一条九曲十八弯的碧绿通道,再加上于石岸间或倏忽穿行、或悄然隐匿的或清冽晶莹或碧翠如玉般的水流,分明有了去年行走过的绿石谷的感觉。

  这还不是最妙的,最妙是回荡在幽谷中的水流之声,或叮咚如筝琵,或汩汩似琴瑟,或哗哗若丝竹;这分明就是一曲天赖之乐。

  面对这如梦如幻般的美景,队员们陶醉了,纷纷聚在一起拍摄,全然忘了采摘周围那浓密绿荫中的野菜。当然,面对如些美丽的梦境,谁又忍心去破坏这种和谐呢?

  聚齐了队员之后,我们峦峦不舍的离开这里,继续沿山路穿行,并时时隐匿在草丛中,疯狂的寻找和采摘。

  我和一些能力差的队友显然要笨拙得多,只是瞪了眼睛寻找自己认识的几样,在树上与草丛中搜寻。却不知,在我们悄然走过之后,早有队友俯身过来,扫荡我们经过甚至是踩踏过的地方。

  我的目标依旧是刺拐棒,在找到的刺五加树的枝端仔细搜寻。然而不是给人家掐过的,就是人家因长过了而放弃的。即使是人家放弃的,对于我这类初识者来说,也极为欣喜。遍寻不得之下,我们不惜挼下了娇嫩的刺五加树叶,权且滥竽充数罢。

  毕竟是有目标的,我们也不会在一个地方停留过久和漫山的寻找,只是一路边走边采摘。

  不久,我们进入到复杂地势的上坡段,我们的速度再次放慢,队伍也因此再次拉开,甚至首尾已经拉开了近半个小时的路程。

  我们不得不多次休整,以免队员过于分散。

  因为体能好和不识菜的关系,即使刻意的放慢速度,我依然从队尾收队走成了前面的领队,几乎与在前面充作向导的一禾走了个并驾齐驱。

  我见此,再次放慢速度,并且大大增加寻找和采摘野菜的时间,这才没有走成向导。

  不久,我们进入到闷坡路段。队员们的压力变得很大,毕竟大部分队员都是冲着采摘野菜来的,并不能同以往穿越线路上的那些“野驴”相比。

  我没有加力,而是在闷坡上一点点的“溜达”,也不时和身边的老虎诳街、雨儿无泪、山中女神等人闲聊。一面向他们请教怎么识别和采摘野菜,一面彼此沟通交流。

  在老虎诳街和雨无泪的指导下,我又认识了笔管菜,并在一片长满了笔管菜的地域大展身手。

  在这处笔管菜繁盛之地,我们并没有停留太久,我们仍需要给后面的队友留下一部分。

  随着高度的增加,路已经没了,我们只能选择沿闷坡登上山脊,然后顺山脊左行,登上主峰——草帽大顶。

  我没有选择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因为队员之间拉得过远,我需要停留在中途,以联络后面看不到影子的队员。在和随时出现在身边的队员攀谈时才发现,那些新面孔其实并没有那么陌生,很多是以前在探路者等其它户外群共同走过的。非常可惜,我当时没有记住这些队友,幸好他们还能想起我来,不然会错过很多叙旧的机会。

  我慢慢的登上山脊,一观察地势,吃了一惊。原来这里还真是荒凉,很难见到人的足迹。不过很快我们就遇到了三位这山里专门踩野菜的人,略微打了招呼或者彼此询问后,便分开了。

  我们在山脊上茂密的植被内穿行,彼此之间只要距离超过十米,便很容易失去踪影。那些很少出行的人便大惧,不断呼喊,以免断了联系。

  对于这样的地形地势,我已经习以为常了,不会因为失去队友而惊慌,只要方向不错,顺着山脊而行,很快就会看到队友的背影。所以在穿行中,我也并不懒散,瞪了眼睛在茂密的植被中搜寻。居然让我找到了几颗刺嫩芽树,只是树可能受了病的关系,上面的刺嫩芽显得既微小又干枯,数量也很少。只是我对吃刺嫩芽有些偏好,即使采摘到了很少的几颗,便也能够心满意足了。

  这段山脊穿行显然要艰难许多,最少对那些少走户外的人如此。大约二十多分钟,前面的向导传达了到达了草帽大顶的消息。

  我不再搜寻和采摘野菜,加快了脚步。大约五六分钟的样子,我顺利登上了草帽大顶。

  主峰山顶(草帽大顶)是一块空旷之地,面积超过一百多平方米,中间立一块小石碑,上书“本溪——24——国务院——1997”。到达草帽大顶的队员纷纷在石碑处照相留念。

  我站在峰顶远眺,结果大失所望,植被仍然过高过密,很难有良好的视野。

  此时天已经近午,大部分队员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了,便组织大家在峰顶三一群俩一伙儿的聚餐。

  后面的队友陆陆续续的到达峰顶,大约一个小时的样子,最后一名队员才顺利登顶。只是这时,我们早已完成了午餐,并且休整完毕了。

  我们没有继续停留,把后面不愿意攀登另一座高峰(影壁山)的队员扔给了几位留在山上休息的管理。然后顺路下山,并循山脊而行,奋力攀登影壁山。

  攀登影壁山仍然需要上行很大的一个闷坡,对队员们的体能是一个考验,特别是在大家已经完成午餐情况下。此时能够继续前行的,基本都是体能上佳的老驴,到也没有太大的难度。

  这一路上,我依旧采用漫步的方式,一面缓缓攀登,一面在路边的草丛中搜寻。别说,还真有收获。途中再次采摘到了刺拐棒和刺嫩芽,只是长得过小,数量也少罢了。

  大约半个小时之后,我们登上了影壁山。这里可没有草帽大顶那样的开阔地,峰顶狭小,去路为悬崖,两侧为近似八十度的陡坡,在上面停留十个人就再难施展。幸好选择登到这里的人并不很多,我们依然能够得以施展。

  我们在影壁山顶停留了大约十余分钟,便陆陆续续下山。

  我依旧停留在最后,组织登上影壁山的队员下行回返。

  回返的路上,我依然没有闲着,继续在路上寻找刺拐棒和刺嫩芽,虽然收获甚微,不过那种喜悦比在山腰处疯狂挼笔管菜还要强烈。

  不久,我们回程中遇到了其它市户外群的朋友,彼此没有做过多的交流,只是打了一下招呼便匆匆而别。

  大约十余分钟后,我们与从草帽大顶下行的队员相遇,略做停留之后,便顺陡坡下行,开始返程。  三

  下山一如既往的艰难,我怕受伤,贴着队友们踩踏出的道路小心下行(我在这样的路上极易受,每次遇到会小心翼翼的)。不过等适应了这样的地形之后,我便没有顾忌了,放开了脚步。

  我的速度很快,连续超过了队友。只是好景不长,很快就在道路狭窄处给速度慢的队员阻隔在后,慢慢的下行。

  这种感觉很折磨人,我也很无奈,只能跟在那些行动迟缓的队员后面一点点的往下“蹭”,我微微有些着急,却也想不到办法。这样的情况是很修炼人品性的,幸好我已经走出了足够的涵养,不会因此而郁闷。

  我瞅准机,利用狭小道路偶尔出现的空隙,不断的超过阻隔我前进的队员。大约十几分钟的样子,我便加入了第一集团。

  此时第一集团共有五个人,速度都很快,与后面的队员越拉越远。

  大约二十分钟的样子,我们便进入了平坦的山间便道。我们通过对讲机要求快乐联系大巴车后,开始不紧不慢的在便道上行走,并不时的停留下来,彼此拍摄,以抓取最后的美丽。

  途中,我摘下背包,才发现,后衣连接背包和背包带的地方已经给汗水打湿。虽然我的体能没什么消耗,但气温已经略显得高了,以至湿了后衣。

  又走了十余分钟的样子,我们已经到了公路。而大巴车也早早的停在了路边,接载在这里到达公路的队员。

  我联络了快乐,汇报完成全程后,就把背包扔在了车上,然后回到便道上的绿荫处休憩(车上闷热)。

  五十分钟内,队员们陆陆续续完成全程,并纷纷登车开始返程。

  因为来时晕车严重,我早早的吃了药,本以为可以避免再受煎熬。未料,车一启动眩晕立即袭来。我吓了一跳,才明白,经过一天的登山与休闲,我的身体状况没有任何缓解,感冒仍然没有好转。我立即闭目,安稳心情,祈求尽快进入半睡眠状态。还好,我成功了。不过等中途停车打尖,我的眩晕发作的极为厉害,内心烦躁,恶心感觉接踵而至。

  我非常紧张,连忙到超市买了两个冰棍,用最快速度吃了下去,以缓解晕车症状。这时的我非常害怕,担心眩晕症发作,如果眩晕症发作,那今天将是非常糟糕的一天,我必须要用两至三天的时间才能恢复。为此,我忽略了很多事情,如果没有眩晕症状,我会选择多买一些冰棍,给那些需要的哥们儿分分。不过我相信,大家是了解我的,不会因为这些细节而对我有所误解,因为我本就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人……

【山明水碧野菜新现代散文】相关文章:

1.野菜麦饭格外香现代散文

2.卖野菜的小姑娘现代散文

3.吃野菜散文

4.描写野菜的古诗

5.长征故事《尝野菜》

6.春天的野菜的散文

7.蒸野菜散文

8.挖野菜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