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明水碧野菜新现代散文

时间:2021-08-31

  悄悄的,我在春天的脊背上走过

山明水碧野菜新现代散文

  绿野的笑脸,停留在我的心中

  山是明亮的,水是青碧的

  和煦的微风是柔柔的

  记忆深处的忧郁,在阳光下

  一遍遍的晾晒,灰色土壤里的

  一颗星星,长成一片希望的天空

  我会是一只自由翱翔的精灵吗

  大地的一切黑暗都与我无关

  我会在每个晨曦降临

  询问每一个慵懒的思想

  是否需要一声热情的问候

  是否需要我的帮助

  给你讲述一个关于灰姑娘

  变成美丽公主的故事

  静静的,我在春天的怀抱里休憩

  阳光的温情,照亮了我的内心

  山是高远的,水是浩淼的

  季节的笑声是甜甜的

  灵魂深处的隐痛,在圣光里

  一遍遍的沐浴,阴暗世界里的

  一点萤光,绽放成一空炽烈的火红

  我会是一颗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吗

  世上的一切屈服都与我无关

  我会在每个失败时闪耀

  探询每一个伤痕累累的内心

  是否需要一个奋起的希望

  是否需要我的指引

  给你讲述一个关于丑小鸭

  成长为美丽白天鹅的传说

  ——题记

  出行千山对桩石之后,我就没怎么走野外了。仅有的一次野外出行又因阴雨而泡汤。这回要出行影壁山,一看那一千二百四十米的高度,就心痒难耐。无奈时间总是难以安排,家庭、工作与身体状况大大牵涉我的精力。努力之下,终于可以成行。然而孤身出行,又颇感遗憾。转换角度,其实以前也一直是孤身出行而已。

  一

  五月十日早早起床,做好了出行准备,我于凌晨五时四十分赶至集结地。

  在此后的十分钟内,队员们陆陆续续登车。大至扫视了一遍,新面孔不少,一些经常搭配出行的队友却没有出现。

  清点了车上人员,我们略晚一些出发。因为中途上车的人太多,波折也多,小团体共同参与出行的队员与我们搭配又生涩,时间耽搁也在所难免。

  途中陆陆续续接上了零散队员。只是这样走走停停对我非常不利。自身本在病中,晕车症便发作得厉害。在烦躁、眩晕与微微的呕吐感折磨之下,不得不眯在车上,等候药物发挥作用。

  不久,我成功进入半睡眠状态,直到中途休息才醒转。只是头沉得厉害,困倦得很。

  大巴车再次启动后,我极力克制药物作用。幸好时间不是很长,我们便到达目的地。

  我们的大巴车停在了一个峡谷的入口,入口处有一座小型水库。

  我从车上一下来,浑身轻飘飘的,身子发软,我明白今天的状态会很差。

  我做了两个深呼吸,以缓解晕车症状,然后做简单的准备工作,开始今天的行程。

  大约考虑到我的速度有点快,我被安排在队伍的中后部。其实从和女友共同出队开始,我就从来没走到最前面。何况今天是以采菜为目的,我更不可能如强度线那样的提速。

  我们全队在那座秀丽的小水库前做短暂的停留,并合影留念,然后才会开始今天的行程。我大至逡巡了一下周围的环境,内心豁然,眩晕症状也大为缓解。

  但见两侧山峦色泽明晰,新绿盎然。映衬了暖阳,勃发了一种震撼的生机。此时植被已经相当茂密,只是那种几乎覆满山坡的绿意还极为娇嫩,间或也夹杂了松柏苍翠的老成。这分明是一幅晚春的写意画卷。

  顺峡谷内视,一面堤坝横艮其间,中间低凹过水处,盈流如瀑,倾泄而下。那水质清冽,与阳光晖映,时而闪烁如钻似金般的光泽。视线上移,看水线顶端,水质又变得碧如洗、绿如兰。两侧高坝却又齐整高耸,上置栏杆又如线般纤弱。

  坝下,一处相对略显狭小的蓄水潭承载水流,又通过水渠将水引得不知去向。侧耳倾听,微微可闻水落坝下的轰隆之声。

  蓄水潭四周的平坦之处则显得寒酸了许多,植被稀稀疏疏,衰草、黄土和偶露的山石到成了主角。延伸至我们面前的一处干涸水坑明显带有即将修缮成水池的意图。

  和以往一样,组织队员照相颇费脑筋,好容易组织起来了,却总有三五人或腼腆或羞涩的滞留在外,但停留在相机设备的左近,妨碍摄影师的发挥。

  组织队员们照了相之后,我们开始顺峡谷水库右侧的便道进入峡谷。

  我明白这个起始路段是个难处。

  青山倒映绿水,绿水承载青山,再加上漫山娇嫩的绿意。如此秀丽景色怎能不引起队员们的兴致,何况在队伍中,不乏老虎逛街、诗画等这样的老牌好“摄”之徒,给景色牵绊滞留是很正常的事儿。

  特别是在队伍中,还有一些喜欢把自己与这景色刻意融为一体的女队员。起始速度肯定相当慢。

  考虑到收队的困难,我索性滞留在后,帮助我们的“金牌”收队(好男人)督促在后面行动迟缓的队员。

  做为管理,我在队伍的各处都有过停留,对于后面的艰难深有体会,不过却也有更多的拍摄机会。所以,总体来看,我还是比较惬意的,也借机抓了不少好景。可惜缺少女友的配合,我也只能留下更多的美丽景色,而无法把自己和这美丽景色融为一体。

  过了水库这一段路,我们便轻松了。后面的队员不再拍摄,开始顺路追赶前面越走越远的队友。

  我没有刻意追赶队员,只是时快时慢的徒步,一方面缓解眩晕症状,一方面观察队员们的情况。因为上车之后我才知道,这次出行并非单纯的登山和冲击一千二百四十米的高峰,而是采摘野菜和休闲漫步。不仅准备不充分,又缺少必要的资源积累。

  对于野菜的认识,我是非常可悲的,我所认识的野菜基本都是饭桌上的,唯一认识的刺嫩芽又极难发现。而在户外运动中,野外取食取水能力是一个重要指标。对于我来说,这项指标差不多是零分了。

  大约走了近一个小时,便道变得狭小。两侧植被也开始茂密,我们甚至在路边发现了鸟窝。这引起了队友们的极大兴趣,纷纷用相机拍摄。

  再走下去,便道变成了山间小路。队友们也开始四散,零零散散的扎到了山坡的草丛之中,开始寻找和采摘野菜。整体速度突然变得极为缓慢,这时我也才真正的理解,为什么十公里的路程我们要用五至六个小时来完成了。

  这种状况下的我很无措,真的很想和队友们一样,扎到草丛里,去采摘野菜。可惜,哪怕野菜就长在我的面前,我也会视而不见。野菜并不是随意采摘的,因为弄错会有很大的麻烦,很多貌似野菜的东西都带有一定的毒性,而野菜中毒事件也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

  无奈之中,我只能求助队友,让他们帮助我识别野菜。经过努力,我成功的认识了刺五加树,并学习他们去采摘刺拐捧这种较为易认的野菜。结果还是出了笑话,刺拐棒没采几棵,到挼了不少刺五加的叶子。幸好刺五加树的嫩叶也可以食用。

  在“好舒鑫”两口子的悉心指导下,我终于明白什么才是刺拐棒,什么才是刺五加的叶子,也能够在队友们的.刻意保留下,采摘到了一些刺拐棒。

  有了成果,兴趣大增,我便眼冒绿光的盯准了五叶的刺五加树,寻找长在顶端的刺拐棒,全然不顾刺五加树上小刺的伤害。至于长在地上难以辨认和极易与其他野草混淆的草本野菜,诸如大耳毛、大叶芹、苦龙芽之类的,则不敢尝试。至于特别明显的猴腿菜和笔管菜之类的到采了一些,只是数量稀少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