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侠事》新城令崔懋阅读答案及注释翻译(2)

时间:2021-08-31

  参考译文

  新城县令崔懋,在康熙戊辰年前往济南府。到章丘西面的新店的时候,遇见一个妇人:大约三十多岁,头上挽着高髻,如宫中的打扮,高髻上戴着毡笠,穿锦衣,着弓鞋,穿着打扮为紧身衣。腰佩宝剑,骑一匹黑色驴子,形象不凡。这个妇人神采四射,驰行急速。崔懋试着搭话道:“哪里人啊?”妇人停下来,随意答道:“不知道什么地方人!”又问:“将往何处去?”妇人又随意应道:“去该去的地方!”随即向东驰去,很快不见了踪影,快若鹰隼。崔懋说:“可惜我匆匆忙忙要赶赴济南府,没有时间去追赶她,这个妇人应该是个剑侠啊。”

  我的堂侄鹓于是讲述了莱阳一个姓王的后生的话:顺治初年,他们县的某个差吏解送几千两官银赴济南,用木箱装好银子。到了晚上,县役要投宿一个旅店,旅店主人拒绝了县役,并告诉他们:“在此镇西北一里多地的地方,有一个尼庵,凡是有行李包裹的,都往那投宿。”于是领着县役前往。在县役进入旅店时,门外有一个以红帩包头的男子,相貌极为凶恶可怕。到了尼庵,进入山门,有三间房屋,坐西向东;北面是观音大士殿;殿的旁边有一小门,上着锁。敲门敲了很长时间,有一老妇人出来应答。把原因告诉她,老妪说:“只管住在西面的房屋内,不会有什么损害。”县役们相互告诫不能睡觉,点亮蜡烛,手持弓刀,来等待天亮。到了夜半三更,大风突然吼了起来,山门哗地一声开了。众县役大惊,正面面相觑的时候,突然听到门外大呼开门的声音,众人急忙哪起武器准备迎战。这时,房门已经打开,一看,就是那个戴红绡头的人。(那个人)只是手握一束香,掷于地下,众县役立即倒了下去。等到天明,县役们才苏醒过来,官银已经都没了。县役们急忙去市镇向旅店主人质问。旅店主人说道:“戴红头绡的这个人时常在市井游逛(为非作歹),无人敢去呵问他是谁,只有投宿尼姑庵堂的旅客才能平安无事。今日发生这样的事情,那就去尼庵诉说了,但庵主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人,我得亲自前往向她求助。”

  到了尼庵,那个老妇人出来问原因,说“莫不是为了昨夜丢失的官银之事吧?”旅店主人说:“是的。”老妇人进去禀报。过了一会儿,尼姑出来,让老妪拿来蒲团,尼姑盘腿坐下。旅店主人跪下诉说此前官银被抢之事。尼姑笑着说到:这个恶奴竟敢到我这儿施弄狡狯之技,罪该当死。我必当为你们去惩处此恶奴。“于是,回头示意老妪入内牵出一匹黑驴,尼姑取出一把宝剑,背在身上,飞跃而上向南方径直驰去。疾弛如飞,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

  不多时,尼姑徒步驱驴而返,手持一个人头,驴背上驮着用木箱装的数千两银子,尼姑无丝毫疲惫之意。入得山门,呼叫县役:“过来!看看你们的木箱子,官府封印是否照旧?”县役们仔细查验,果然确实还是那样。尼姑将人头掷于地上,说道:“看看这贼奴,我是否错杀了?”众人围上来一看,果然是那个戴红绡头的人。县役们围成一圈拜谢而去。等到他们从东边回来,再去拜访那个尼姑,尼庵早已空无一人。

  那个尼姑挽高髻,化浓妆,穿着华丽,打着绑腿,脚着丝袜,十八九岁的样子,容貌美丽。市井中的人说:“尼姑三四年前,和那个老妇人一起来到尼庵,不知是什么地方人。曾经有一个恶少在夜里闯入她的房间,结果被杀死,死体抛在墙外,从此没有人再敢冒犯。”

  作者

  王士祯,字子真,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出生于济南属地的新城(今桓台县),是清初杰出的诗人。他自幼聪慧过人,尤喜赋诗。他少年时在济南居住,一向以济南人自称,一生写有许多咏济南山水风光的诗作。

  赏析:

  明清时,文人们大多喜欢根据传闻,加以想象虚构,创作笔记体的文言小说,王士祯的这篇小说就是如此。先后写了两位女剑侠,同样的衣饰丰采,同样的骑黑驴,疾行如飞,但前者略记,只留下一个特写镜头;后者稍详,可称为一个片断。读后感觉这两女似是一人,又仿佛不是一人。剑侠的行踪无迹,举止神奇,作者的行文也犹如神龙见首不见尾,非常飘逸。

【《书剑侠事》新城令崔懋阅读答案及注释翻译】相关文章:

1.郑侠阅读答案

2.《记丐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3.《侠妇人》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4.《如梦令》阅读答案

5.《强项令》阅读答案

6.如梦令的阅读答案

7.强项令的阅读答案

8.如梦令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