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侠事》新城令崔懋阅读答案及注释翻译

时间:2021-08-31

《书剑侠事》新城令崔懋阅读答案及注释翻译

  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济南。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腰剑,骑黑卫,极神骏,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试问:“何人?”停骑漫应曰:“不知何许人。”“将往何处?”又漫应曰:“去处去。”顷刻东逝,疾若飞隼。崔云:“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

  祯从侄鹓因述莱阳王生言:顺治初,其县役某,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以木夹函之。晚将宿逆旅,主人辞焉。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凡有行橐者,皆往投宿。因导之往。方入旅店时,门外有男子著红帩头,状貌甚狞。至尼庵,入门,有廨三间,东向;北为观音大士殿;殿侧有小门,扃焉。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持朱封鐍山门而入。是夜,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至三更,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众急持械谋拒之。廨门已启,视之,即红帩头人也。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扑。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急往市询逆旅主人。主人曰:“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今当往诉耳。然尼异人,吾须自往求之。”

  至则妪出问故。曰:“非为夜失官银事耶?”曰:“然。”入白。顷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跌坐。逆旅主人跪白前事。尼笑曰:“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吾当为一决!”顾妪入,牵一黑卫出,取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入门呼役曰:“来,视汝木夹函官封如故乎?”验之,良是。掷人头地上,曰:“视此贼不错杀却否?”众聚观,果红帩头人也。罗拜谢云。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

  尼高髻盛妆衣锦绮行缠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

  (选自清王士祯《池北偶谈》,有删改)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 驶:驾车

  B、殿侧有小门,扃焉 扃:关,锁着

  C、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 辟:开

  D、罗拜谢云 罗:围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B、持朱封鐍山门而入 山门砉然而辟

  C、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D、非为夜失官银事耶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3、对文中最后一段断句正确一项是

  A、尼高髻/盛妆衣锦绮行/缠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

  B、尼高髻盛妆/衣锦绮/行缠/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

  C、尼高髻盛妆/衣锦绮行/缠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

  D、尼高髻盛妆/衣锦绮/行缠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

  4、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允许别人投宿尼庵和帮差役斩杀红帩头男子夺回官银这两件事看来,尼庵剑侠是一个性格豪爽、行侠仗义的女子。

  B、戴红帩头的男子是个武功高强的劫匪,他早就盯上了押送官银的这些差役,并且凭一己之力打倒了众差役,劫走了官银。

  C、尼庵剑侠行动迅速,在答应了差役后没多久,就杀了红帩头,她让护卫先行回来,而自己另雇驴驮着官银回来。

  D、从上下文看来,新城令崔懋在章丘西新店遇到的年三十余的妇人,就是他的侄子鹓所听故事中那个年十八九的尼姑。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 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3分)

  ⑵ 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今当往诉耳。(4分)

  ⑶ 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吾当为一决!(3分)

  参考答案

  1、A(“驶”应解释为“迅捷”)

  2、C(“之”都是音节助词,无实义。A“以”:“把”,介词/引出动作工具的介词,意思是“用、拿”。B项“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连词,表示修饰关系。D项“为”:连词,表示目的关系,“为了”/动词,“是”)

  3.B

  4.A(B项中并不是打倒了差役,而是靠迷香;C项黑卫是驴的称呼;D项并非新城令的侄子。)

  5.(1)县里的差役相互告诫不能睡觉,点亮灯烛,手持弓刀,来等待天亮。(戒、明、手各1分,共3分)

  (2)带红帩头的这个人时常在市井游逛(为非作歹),没有人敢过问,只有投宿尼姑庵的旅客才能平安无事。今日(发生这样的事情),应该去尼姑庵述说了。(“游市上”倒装句1分,何、辄、诉各1分,共4分

  (3)这个恶人竟敢做这种狡诈奸猾的事情,(他犯下这样的)罪过应当处死,我应该为(你们)去惩处这个恶人。(猾、合各1分,省略句1分)

  注释

  [1]新城:县名,今属河北省。

  [2]康熙戊辰:即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

  [3]章邱:即章丘,县名,今属山东省。新店:地名。

  [4]可:大约,大概。

  [5]锦衣:华美的带有彩色花纹的服装。弓鞋:旧时缠足女人所穿的鞋子。

  [6]结束:装束,打扮。急装:为便于行动,衣服装束得很紧。常指战士、武士装束。急,紧。

  [7]腰:腰间插着。动词。

  [8]黑卫:黑色的驴。卫,驴的别名。神骏:有精神。

  [9]驶:原意指马跑得快,引申为迅捷。

  [10]漫应:随意、不经心地回答。

  [11]隼(sǔn)鸟类的一科,飞得很快,凶猛异常。古人常称它为鹰类。

  [12]郡:此指济南府。

  [13]从侄:堂侄,堂兄弟的儿子。鹓(yuān):作者堂侄的名字。莱阳:县名,在今山东省东部。

  [14]役某:某个差吏。

  [15]解(jiè):押送,护送。

  [16]木夹:传递文书用的木制夹板。函:包,装。此指用木夹拼成方匣状,装官银。

  [17]逆旅:客舍,旅店。

  [18]尼庵:尼姑庵。

  [19]行橐(tuó):行李。橐,一种口袋。

  [20]帩(qiào)头:亦作“绡头”、“幧头”,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

  [21]廨(xiè):原指官吏办公的地方。此处作房屋解。

  [22]床榻:泛指卧具。榻是一种无顶无框的小床。

  [23]大士:佛教对佛和菩萨的称呼。

  [24]扃(jiòng):关锁。

  [25]妪(yù):妇人,多指老妇。

  [26]朱封:用红笔书写的封条。朱,朱砂,古代用来作书画颜料。鐍(jué):锁钥。此处作动词用。山门:寺庙门。

  [27]砉(xū):象声词,物体相碰声。辟:开。

  [28]倏(shū):疾速,忽然。

  [29]械:器械,用具。

  [30]束香:一束香,此指使人闻了产生昏迷的'香。

  [31]比:及,到。

  [32]谁何:是谁?干什么的?引申为过问、干预。

  [33]白:告诉,禀报。

  [34]蒲团:草垫子,用以坐、跪。趺(fū)坐:僧人盘腿而坐的姿式。

  [35]狡狯(kuài):狡诈奸滑。

  [36]决:解决,了结。

  [37]顾:回头用目光示意。

  [38]移时:少顷,一段时间。

  [39]手:提着。

  [40]良是:确实是,真是。

  [41]却:时态助词,犹如了、掉、去。

  [42]罗拜:围绕着致礼。

  [43]行缠:绑腿布,古代男女都用。

  [44]好女子:美丽的女子。

  [45]何许:什么地方,何处。

  [46]恶少:品行恶劣的少年。

  [47]垣: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