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课文笋芽儿的教材理解(2)

时间:2021-08-31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较多,读音难点也较多。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准平舌音的字“笋、钻、滋”和翘舌音的字“揉、润”;区分鼻音字“扭”和边音字“唠”。在字形方面,估计学生对“漆、辫”二字的掌握难度较大,可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老师可根据实际需要,参考使用下列识字教学方法。

  1.出示课题,观察课文插图,认识“笋”字。

  2.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唤、唠、揉、抚、扭、滋、润”等字,结合词句大致理解字义。

  3.调动生活积累识字。如,漆黑、轰隆隆、自豪。

  4.动作演示识记。如,揉一揉、扭动、向上钻。

  5.借助图画、实物识字。山冈、笋、辫子。

  6.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如,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

  7.写字指导。

  从本课开始,安排连词书写。9个要写的字中,有三个词语:世界、笋芽、呼唤。书写时,一定要提醒学生以词语为单位进行临写,不能写成AABB式。

  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喊、呼、唤)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冈:横折钩的折笔要垂直,不可向内收;里边的叉不能太小,第二笔是长点。

  笋:中横要长,右边出头。

  轰:左边的“又”字捺画变点。

  (二)朗读感悟

  这篇童话选择一处春景,展示春天生命力的旺盛。要在朗读理解的基础上,以情感熏陶学生,设计贯穿全文的问题,感受笋芽儿成长的过程。可采取读读、画画、议议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1.观察插图,激发兴趣。从图中认识“笋芽儿”是什么样儿的。激发学生了解笋芽生长过程的愿望。

  2.教师范读,启发思考。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让学生在老师的声调、表情、动作的感染下,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

  3.读读,画画,议议:你从笋芽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了什么?

  4.感情朗读,角色表演。第一、二自然段要读出柔和、轻声呼唤的语气,感觉“润物细无声”;第三自然段声音稍大、急促、粗重,读出个性;最后两个自然段要读得响亮、自豪,表现笋芽长成竹子的欣喜。可将个别读和轮读、齐读、分角色读结合起来,读出笋芽儿纷纷钻出地面的意境。

  5.再读感悟,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漆黑沉睡撒娇呼唤唠叨爱抚

  滋润照射温暖自豪健壮叽叽喳喳

  2.句子积累。

  (1)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

  (2)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太阳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

  3.摘抄课外读物中描写美好春光的词语和句子,熟读成诵。

  4.课外阅读《一粒种子》,想一想:种子是怎样看到外面世界的?

  (四)实践活动

  1.根据笋芽儿的特点,编一条谜语。

  2.有条件的地方,可让学生实地观察竹笋,画一组竹笋系列画,或拍一组笋芽生长过程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