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的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三、研习课文

  1、正音:

  田圃(pǔ)喑(yīn)哑(yǎ)留滞(zhì) 禁锢(jìn gù)襁(qiǎng)褓(bǎo)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连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朗读指导:

  ⑴ 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⑵ 停顿:

  (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

  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

  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

  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

  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请学生朗读全诗,仔细体味诗中的意境。然后请学生说说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调(轻快,喜悦,蓬勃向上,充满活力)。

  3、研讨与探究:

  ⑴ 提问学生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① 第一部分:(一至三节) 雨的到来

  ② 第二部分:(四至五节) 雨的邀请

  ③ 第三部分:(六至八节) 雨的来意

  ④ 第四部分:(九节) 雨的祝福

  ⑵ 提问: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艺术表现手法?

  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⑶ 提问: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合作讨论,找出第一节到第五节出现的景物:田圃、牧场、鱼塘、小溪。

  ⑷ 说明诗作开篇点题,雨在大地的期待中到来,第一节描绘了大地枯旱的景象: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水落石出。

  想象缺少雨水滋润的大地的景象,体会春雨来临所带来的生命气息。

  ⑸ 概括出诗中雨到来之后大地的景象。

  合作讨论,概括雨来临后大地复苏的景象:田圃泥土润如油膏,牧场新苗添绿,池塘鱼儿欢腾,溪水叮咚流淌。

  ⑹ 齐读第1~5节:

  提问:雨让大地生气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来描述。

  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内容。

  回答提问:视觉上,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表现雨的细密;听觉上,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的,表现雨的淅沥;触觉上,亲一亲,表现雨的轻柔

  第二课时

  4、研讨与探究:

  ⑴ 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作,可选择集体、个别、自由朗读的方式。要求:字音要读准;停顿要恰当,句子的层次要分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

  ⑵ 在大地的期待中,雨悄然来到,为万物带来了勃勃生机。提问:雨的家乡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的?

  雨的家乡在遥远的地方,它是在自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认真听教师的讲解,领会白云和笑着的深刻含义。(白云是自由的象征,雨在白云中孕育,自由、幸福地成长。)

  ⑶ 提问:雨做了这一切,它的来意是什么?

  它的来意是教你们勇敢地笑。引导并点明寓意:雨希望孩子们能够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

  ⑷ 讲解并提问: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到春雨后笑的场面,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柳条儿笑弯了腰,石狮子笑出了泪,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哗啦啦地响。

  ⑸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话?

  雨的到来给万物带来欢笑,雨是自由和快乐的代言人,因此,只要孩子们能够勇敢地用笑声表达出追求幸福、快乐的愿望,大地就有希望了。

  ⑹ 提问: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

  不再回去、快乐地安息都表明了雨的命运。

  ⑺ 提问: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

  雨的祝福是孩子们吃着苹果擦着嘴,意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⑻ 讲解诗歌的寓意:

  诗人借雨融入大地的现实,赋予雨以象征意义──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孩子们带来追求自由、幸福的信念和理想。  四、本课总结

  本诗于1979年创作的自由体新诗。全诗共九节,以题目雨说开篇,并通过雨说的反复,贯穿诗篇,形成前后呼应的结构。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人能力,采用第一人称与儿童对话,塑造了一个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的形象。全诗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通过这首诗作的学习,大家应该初步了解自由体新诗的特点,感受到诗人深厚的古文功底和对现代性创作技巧的把握。

  五、布置作业

  1、熟读并朗诵诗歌。

  2、完成课后练习。

沁园春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