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范本(2)

时间:2021-08-31

  三、赏析上片

  1、教师范读前三句。

  2、学生讨论这三句的大意,作者在这里交代的情况。

  (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点拨到:词的语句多倒装)

  建议:让同学用散文的语言形式表达诗句所表现的内容,体会诗歌语言简洁凝练的特点。

  3、赏析毛泽东笔下的秋景。

  具体步骤:

  ⑴ 让学生读出“看”领属的诗句。

  ⑵ 学生讨论这里抓住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为什么说这些词语富有表现力?

  (这里不拟定标准答案,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⑶ 进行想象力的训练: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分为四步:

  ① 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

  ② 染上颜色:把黑白屏变成彩色荧屏,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

  ③ 使画面动起来: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流淌,大小各式船只争发;雄鹰在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

  ④ 让画面更细致、逼真,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

  ⑷ 让学生讨论,通过想象,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意境,感受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立而观景,借景抒情。诗人在对大自然万物的激情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国家命运的由衷关怀。

  (学生的表达要求基本准确)

  ⑸ 让学生通过比较进一步体会毛泽东的不凡的人格:

  ① 比较毛泽东的“独立寒秋”与柳宗元的“独钓寒江”。

  ② 比较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与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③ 与古人描写秋的句子与毛泽东的咏秋诗相比较。(可以寻找一些有关“大雁、梧桐、菊花、落叶”等诗句来比较,时间仓促未能找好打上 。)

  让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到作品风格与人格的关系,由衷地赞叹毛泽东的伟大人格,再一次齐读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