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少游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面:填词深受苏轼影响(2)

时间:2021-08-31

  长期以来,人们把苏轼的词风标以“豪放”二字,实在不能说明苏词那多彩多样的风格。叶嘉莹先生说:“他(苏轼)的作品中,有冯延巳挚烈深沉的执着,有李后主滔滔滚滚的奔放,有晏殊情中有思德圆融,有欧阳修疏隽豪放的意兴和柳永开阔博大的气象……”在苏轼的词集里,婉约风格的作品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且非常出色,被称为“清丽舒徐,高出人表”(张炎《词源》)。如《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被王国维赞为历代咏物词的最工。《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被王士桢称为:“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浣溪沙·道字娇讹语未成》被贺裳评为:“不在‘晓风残月’之下。”一句话,苏轼的婉约词成就,即使历史上最正宗的婉约名家也难以超越。

  周济说:“吾赏东坡韶秀”“韶秀是东坡佳处”。北宋词坛的主流是婉约词,苏轼的婉约词又写得如此之好,“有一种曲折幽微的情思”(叶嘉莹先生语),不可能不对善写婉约词的秦观产生影响。秦观“心堂中一份敏锐善感之天性的资质”(叶嘉莹先生语)与苏词“曲折幽微的情思”无疑是相通的。

  秦观词以清丽柔婉见长,而“清丽”的风格就和苏词非常接近。苏轼曾为朝云写过一首《南歌子·云鬓裁新绿》,秦观也给朝云写过《南歌子·霭霭迷春态》,两首词都用了宋玉《高唐赋》的典故,苏词说:“一朵彩云何事下巫峰”,秦词说:“何期容易下巫阳”“空使兰台公子赋高唐”,意思接近,风格也类似,只不过苏词是清丽中含空灵,秦词是清丽中含婉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