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少游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面:填词深受苏轼影响

时间:2021-08-31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后改字少游,诗文词都很著名,尤其是词最为出色,清新婉丽,柔和淡雅,是“苏门四学士”中最优秀的词人,也是北宋婉约词派的杰出代表。

  苏轼是北宋豪放词坛坛主,秦观却在婉约派中地位突出,因此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秦观虽受知于苏轼,但在词上却受苏轼影响甚微。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就认为:“秦观虽出苏门,并且苏轼也很看重他,可是他们的风格并不相似,他的作品很难说也感染了苏轼的影响。”正是如此,人们论及学习苏轼的北宋词人,也总是举黄庭坚、晁补之、叶梦得、朱敦儒等人,唯独不提“苏门四学士”中最受苏轼器重的秦观。

  然而,如果真正通读秦观词,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其实苏轼的影子在秦观词里经常出现。

  秦观在熙宁年间就对海内文宗苏轼十分倾倒,自徐州拜谒之后,他与苏轼结下了生死之谊,数十年患难与共。秦观景仰苏轼,苏轼器重秦观。《宋史·文苑传》中说苏轼曾赞秦观有屈、宋之才。在词方面,苏轼更称秦观是“词手”(刘熙载《艺概》),并也指点过他的词。《高斋诗话》记载苏轼曾批评秦观的词句:“小楼连远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语多而意少,并举自己词句“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示秦。可见两人经常在一起讨论词的创作,彼此不可能不受对方影响。

  苏轼和秦观在“元佑党争”中都被贬到当时十分荒远的南方。他们经历相似,思想相近,政治态度更是一致,这使得两人的作品必然有很多共鸣。如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最后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王国维嫌其“凄厉”,苏轼却绝爱这两句,自书于扇上云:“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叶嘉莹先生讲词的时候说:“苏轼之欣赏此两句,则很有可能是因为苏轼也是一个亲自经历了远贬迁谪之苦的人,所以尽管此二句词写得隐曲而且无理,苏轼读之却自然引起自觉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