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秦观《千秋岁》(4)

时间:2021-08-31

  词人纵笔至此,已到了曲调的煞拍之处,看他迤迤逦逦放笔写来,又如何收住呢?这就是需要绝大本领的要紧之处了。令人震惊而又难以想象的是,他竟然写出“飞红万点愁如海”的奇句,在我初次读时真有石破天惊、云垂海立之感,以为秦郎的文学创造力如此不凡,超出我原先的想象;可是又一转想,他也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那“飞红万点”,还是从杜少陵的“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而来的。所以,伟大的是秦郎,也是杜郎,不过杜郎还没有点破一个愁大如海,而秦郎占了一步先着,因此也就实在非凡可贵之至了。

  本篇首句“水边沙外”的“外”字,应压韵读作“未”音,这个道理说来也很有趣:北宋名臣范仲淹所作的一篇名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那个“外”字,就应该读“未”音,这是宋代汴梁都城人的口音,古人有所评论。我本人也还能够记得早先民间的俗曲,多有“王员外”这个名词,但是唱起来、听起来,实际都是“王员未”的,我一下子晓悟了,原来这都是宋代词曲的遗音。  诗曰:

  红楼写道林如海,不晓词源何处寻。

  今日秦郎怀妙笔,纷红万点海样深。

  [注]

  《红楼梦》中黛玉之父林如海,旧日评家以为是指他的学问广大如海之不可计量,我以前也无别解,但觉未必如此简单。后于北京大学讲《红楼梦》,一位同学递上纸条,上面写明他以为林如海之名乃是取自秦少游《千秋岁》,而与学问无关,实为痛惜花落水流之意也。我看了大为佩服,今采其说补记于此,可惜已不能记其名姓,深觉歉然。  汝昌记于己丑大雪节之次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