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3)

时间:2021-08-31

  秦观主要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今存词约一百首左右,陈师道说:“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秦七,即秦观;黄九,即黄庭坚。但实际上黄庭坚的词风与秦观不同,成就也不及秦观。秦观词在当肘即传唱颇广。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秦观少游亦善为乐府,语工而入律,知乐者谓之‘ “作家歌’,元丰间盛行于淮、楚。”这是说秦观善于填词,语言工丽,又合于音律,懂得音律的人称之为“作家歌”,宋神宗元丰年间流行于淮河与长江中下游一带。叶梦得又记载苏轼对秦观的文学创作无不“极口称善”,但对他的词“犹以气格为病”,觉得气格弱了一些,所以开玩笑说:“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山抹微云”,是秦观的词句:“露花倒影”,是柳永的词句。苏轼把秦观和柳永并列,说明秦观没有继承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而是沿袭了柳永的婉约格调。他在词中多写与歌妓舞女的交往、依恋,这一点正和柳永相同,只是较少柳永那种一味倚翠偎红的浪子作风,而更多失意文人抚今追昔的愁绪。与柳永词相比,秦观词的内容显得狭窄,情调显得还要低沉。这并不主要由于他重蹈《花间》派婉约词的创作途径,和描写男女相思离别的哀怨,而主要是由于他感情的脆弱、意志的薄弱、性格的软弱,以致陷入忧伤悲苦,几乎不能自拔,从而形成他词风的柔弱。

  后人一向推秦观为宋代婉约词的正宗词人,其词意绪委婉,情辞相兼,于凄迷中见哀怨,在和雅中显莫测。再三读之,便觉骚情雅意哀怨无端。这些,在他的长调中表现得更为突出。然而,他的一些小令中调,也是珠圆玉润,玲珑透剔,淡语有味,浅语有致,令人爱不释手。这首《鹊桥仙》则写得较为开朗、爽健。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著名的神话传说。据说西王母硬性拆散这对情侣的婚姻,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七月七日由喜鹊搭桥,这时夫妇才能相会。天上的织女星在银河北边,牵牛星在银河南边,真的到七月七日夜晚相距最近。不过那是自然现象,人们口头流传的鹊桥相会,则是根据人们意愿创作的神话故事。这首词所取的题材,就是这一传统题材。古往今来以此为题的作品众多,都是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神话故事,歌颂爱情的诚挚、专一、纯洁、坚贞。《鹊桥仙》这个词牌本来由于牛郎织女的故事而得名,秦观运用这个词牌来歌咏牛郎织女的故事,可以说非常吻合。其命意之新颖,下语之雅丽,一空众作,遂为绝唱。面对这样陈旧的题材,作者匠心独运,文思起伏,表现在词中,具体为感情脉络的哀乐交迸,使人读来回肠荡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