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文《琵琶行》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教学目标】

  1.赏析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2.学习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3.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课文意境。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方法】诵读法、串讲法、讨论法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名句"同是天涯沦落人"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

  1.介绍白居易

  (师生共同回忆,重点在其"失意谪居"。)

  2.解题。

  "行"又叫"歌行",是乐府歌辞的一种。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

  (回忆乐府相关常识。)

  3.相关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4.学生借助注释阅读"序",进一步了解写作缘由。

  5.学生听课文朗读录音,正音正字,注意句读。

  6.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歌情感。

  7.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初知文意。

  8.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明确:诗中通过对琵琶女形象的塑造,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时期乐伎们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歌女的同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天涯沦落人"之恨。这首诗为我们塑造了两个鲜明的艺术形象,一个是琵琶女,一个是诗人自己。这两个艺术形象虽然社会地位不同,生活经历各异,但是他们却有着相似的不幸遭遇。也正因如此,他们的情感才通过琵琶曲得以沟通和共鸣。另外,这首诗中的音乐描写十分出色,已经成为千古绝唱。诗人采用多种艺术手法,将无形的音乐形象描绘得鲜明生动,具体可感,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表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段:

  第一段,江头送客闻琵琶;

  第二段,江上聆听琵琶曲(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

  第三段,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欢乐;晚年凄凉;悲苦心境);

  第四段,同病相怜伤迁谪;

  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