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中“入声韵”的妙用(3)

时间:2021-08-31

  谪居江州的生活对他来说是非常压抑、郁闷的。遭贬失意的心境,一直笼罩在诗人心头,他深感孤凄。面对残酷的现实,他努力克制自己,尽可能地适应新的环境,他喝酒、下棋、写诗,为了消愁,他还出外游赏。然而白居易政治上不得志的抑郁幽怨隋绪已越积越深,并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元和十一年的这个秋夜,自居易送客浔阳江头,忽闻舟中有人夜弹琵琶,问其人,知是过去的长安名妓,因年长色衰,今漂泊憔悴,转徒于江湖之间。琵琶声的幽怨,身世遭际的相似,引起作者强烈的共鸣,作者终于找到了发泄怨情的喷火口,于是以琵琶女沦落的悲凉遭遇为题材,抒发了自己的贬谪之恨。正如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评价的“乐天之意,直欲抒写天涯沦落之恨尔。”一个人倾诉的不幸,成了两个人共同的不幸,致使诗人忘却身份的差别,产生同病相怜的认同感,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慨叹,这也是全诗的主题句。其中“识”沿上句“息、唧”而出,也是入声字,入声韵本生的沉闷、压抑特点强化了诗人心中强烈的天涯沦落之恨。如果把这种天涯沦落之恨与李清照《声声慢》作比,那该有太多的相似,原来《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是平声,调子相应也比较徐缓,而李清照改押人声,使舒缓变为急促,哀婉变为凄厉,人声韵脚与那凄凄欲泪和难以言传的酸痛相切相和。《琵琶行》这四句和《声声慢》用人声押韵有异曲同工之妙,达到了声韵和情感的相合相切,传达出千古不变的天涯沦落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