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木兰诗》为例谈古诗文教学的兴趣培养

时间:2021-08-31

  文言文的学习一直是我国中小学生的重点,如何学好文言文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以《木兰诗》为例谈古诗文教学的兴趣培养。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以《木兰诗》为例谈古诗文教学的兴趣培养

  文言文学习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普遍面临课文背诵困难、文意理解困难、态度恐惧厌烦等问题,要想让学生走出这种困境,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建立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下面我们以大家熟悉的《木兰诗》为例,做以具体的讨论与探究。

  木兰从军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其事见于《木兰诗》。全诗讲述了木兰代父从军、征战沙场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具有非凡气概的古代杰出的巾帼英雄的形象,赞扬了木兰不怕困难、至情至孝、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高贵品质,主要让学生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精神,培养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一些教师认为,只要学生了解这个故事,再把内容背诵下来,并将重点字词记牢,就万事大吉。实际上,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产生很大负面影响,大部分同学记得快,忘得也快,更丧失了对古诗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研究出有效的教学方案,来帮助学生激发热情、重拾信心。

  一、通过多元化的辅助工具启发学生想学、爱学的冲动

  首先,是导语设计:千百年来,花木兰的英雄形象一直被人们所熟识,而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也流芳百世,直到今天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直接导入法为课堂教学节省了部分时间,还能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注意。然后是课件的运用,单凭教师的口头传授远远不够,可以先为学生提出一些与此诗有关的重点问题,然后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动画片《花木兰》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起学生对于本节课程重点的关注,从而达到深入教学的目的。学生若对诗内容有了大致了解,学习会轻松许多。这个时候再概括引入焦仲卿和刘兰芝的故事,全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明确《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的重要知识点,此时学生的热情会被完全调动起来,我们再引入教学内容,就容易多了。在课堂教学中,辅助工具的运用必不可少,它可以帮助教师增强课堂的实践性,以灵活多样的表达形式、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来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