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案实录(17)

时间:2021-08-31

  生:请问老师,文章结尾用兔子作比喻有什么作用?

  师:问得好,请同学们说说看!师小结:歌颂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年,未被发现的谨慎、机敏,突出了文章主题。那么文章的主题是什么呢?

  生:(热烈地讨论)我来回答,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师:主题已初步明确,但这不一定是唯一的,允许我们有新的探究。你们认为木兰的形象高大吗?

  生:高大。木兰勤劳、勇敢、机智、爱国、爱家,不暮权财的形象,令我们敬佩不已。

  师:那么学完这篇文章,你觉得作者哪些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呢?(试从文中句式着手)

  生:“东市——西市——南市——北市”运用了排比,“旦辞”八句运用了对偶。

  生:“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用了夸张。

  师:木兰辞官还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生:运用了夸张。

  师:木兰与家人团聚,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排比。请问老师:“当窗”与“对镜”是什么修辞手法?

  师:(赞赏地)问得很好,这是一种互文的手法。(教师引导阅读课本后资料)那么从全文看,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生:(热烈讨论)详写从军缘由、出征想家、辞官还乡、与亲人团聚;略写十年战斗生涯和出征前的准备,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展开情节安排详略,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进行了详写。

  师:真棒。详略得当是这首诗的一个显著特点,文中修辞手法多样,请同学们细细揣摩,品味诗人精美的语言。(强化学习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