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木兰诗》留下的想象空间(2)

时间:2021-08-31

  《木兰诗》虽系叙事诗,但叙事依然十分简约,留下了许多可以肆意想象的空间。

  首先,《木兰诗》的开头便给读者留下了第一个想象的空间:

  木兰为什么敢于代父从军?她难道是从小习武?她的外表形象是北方型的高大健壮还是南朝的娇小妩媚?

  女子习武,和男人一样,是胡人固有的习俗。不少文史专家由以上几句推断木兰当为胡族――鲜卑人无疑,其父大约是北魏北方边境六个军镇的士兵之一。“可汗”者,胡族人对天子的称呼。汉族少女习武,在魏晋之前记载甚少。三国时刘备娶孙权妹为妻,权妹习武,有女兵警卫,但孙氏家族是江南士族。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民歌《李波小妹歌》中涉及了女子习武的风俗,其诗如下:

  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妇女尚如此男子那可逢。[1]1176

  连绵不断的战乱使北方的汉人女子也开始习武自强了。由此可见战乱对社会女子的影响。

  木兰当是胡人,胡人过去是过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但是,诗中的木兰一出现,就是纺线织布,一个典型的农家女子形象。由此推断,胡族人――鲜卑人已经开始汉化了,当在魏孝文帝改革之后。开始汉化的鲜卑人,其原始的尚武之风仍未完全消失,所以,木兰从小习武就极有可能。

  分析至此,我们已经可以想象得出木兰的勇武形象:

  ――那是一个可以弯弓射箭,可以举刀拼杀,有武艺在身的猛武美俊的女子。

  ――那女子并不是习武为生,和今日众多的“侠女”形象不同,只会任意使气,仗剑行侠,不会务农、纺纱。她除了习武,还要从事纺织。

  ――那女子极具孝心,见到父亲年老体衰,自己没有兄长,毅然代替从军。这正是儒家孝思想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