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旨新解(3)

时间:2021-08-31

  当然,天姥山又天姥岑。“岑”者,“山小而高曰岑(5)譬如江西庐山,亦称庐山岑。同时,“连天横”的本意亦有高意在,但诗人在这里通过上述横竖比较,意在夸饰、渲染天姥山连天横亘、不可阻挡的气势,这是很清楚的。

  我在这里讨论的,并不单是天姥山的审美特色是横,还是高的问题,而是想进一步探求“向天横”的寓意。因为诗的第二部分首句(“我欲因之梦吴越”)说得明白:梦是因天姥山而起的。如众所知,天下名山很多,诗人为何选取以横为特色的天姥山作为诗的题材?天下以横为特色的山何止一座,为何必以天姥山作为立意的题材呢?可见这里必有更为重要的因素在起作用。用松浦友久先生(日)的话说,就是题材的特性(属性)在起作用。他说:“某一特定的山河湖泊,成为诗歌题材的时候,它恐怕不是随意地、无原则地变成题材的。其中,山河具有的风光土地方面的、历史方面的、文学方面的特性(属性)在题材化上,作为重要的一点发挥着作用。”(6)他是在考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一水中分白鹭洲”之“白鹭洲”,究竟是在秦淮河,还是在流经金陵的长江中心,提出有关唐诗读解的一系列题材论观点时,说上述这番话的。这对于我们现在要讨论的问题,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就是说,因为天姥山“横”的特色和与此相应的文化底蕴,与诗人创作动机、诗歌立意相契合,才理所当然地成为李白这首诗的题材。据此,我们来分析一下天姥山以横为特色的文化内涵。

  天姥山的文化内涵是非常丰富的。这一带有许多志怪传说,还有诸多晋宋名流芳躅遗踪。单以谢氏世族来说,有谢安、谢安之兄谢奕、弟谢万、从子谢朗、从女谢道蕴等人,均长期栖止于天姥山下剡溪岸边。谢灵运的祖父谢玄、父涣,卒葬于剡中。他们当中有许多都是李白屡屡称道的人,但与本诗关系最为密切的则是谢灵运。谢因朝廷“不相实许”而“称疾去朝”,在剡溪岸边修营“始宁别墅”和石门故居。“常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经天姥“直至临海”,写有“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诗句。李白十分景慕谢灵运,常以谢自比。如“远公爱康乐,为我开天关”(《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二首》),“置洒送惠连,吾家称白眉”(《泾川送族弟镦》),“兴与谢公合,文因周子同”(《与周刚清溪玉镜坛宴别》),都是自比谢灵运。他有时也把友人比作谢康乐:“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送友人寻越中山水》),“且从康乐游”(《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甚至穿上了友人送给他的绣有山水图案的五云裘,也油然想到了谢公:“顿惊谢康乐,诗兴生我衣。襟前林壑敛暝色,袖上云霞收夕霏”(《酬殷佐明见赠五云裘歌》)。在《天姥吟》中,诗人一入梦最关心的便是谢的石门故居。《天姥吟》诗后,诗人来到剡中,又常以谢自比:“楚臣伤江枫,谢客拾海月”(《同友人舟行》),“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劳劳亭歌》)等等。其景慕之情,可谓弥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