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阅读答案及赏析(2)

时间:2021-08-31

  【参考译文】

  人事总是不停地变化着,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地流逝着。前人留下的名胜古迹,我们这些人又来登山远望。只见那鱼梁州更多地呈露出水面,而云梦泽更加辽阔无际,令人感到深远。面对还屹立在岘首山上的羊公碑,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而无所作为,禁不住眼泪沾湿了衣襟。

  【阅读理解】

  一:

  1.此诗开首即发议论,似乎与题目无关,有人称之为“凭空落笔”。说说你对这一说法的看法。

  2.第三句紧承第二句中的“____”字,第四句紧承第二句中的“_____”字。

  3.第五、六句写_______,“水落”“天寒”既表现了________,又烘托了_________。

  4.说“末两句才将‘岘山’扣实”是因为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这两句诗是全诗的主旨,表达了诗人作诗的目的是吊古伤今。

  2.古 今

  3.“登临”所见 时序为严冬 心情的伤感

  4.羊公碑也叫“坠泪碑”,诗人在末两句写自己看到羊公碑而“泪沾襟”,既吊古又伤今(既追思羊公的政绩,有伤感自己的无所作为)。

  二: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做简明解说。

  答案:.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每句五个字;第2、4、6、8句押韵;颔联、颈联对偶;全诗符合平仄格律要求。

  (2)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择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

  答案: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忆,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凭吊怀古中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

  3、分析颔联所用的手法及作用

  答案:颔联借景抒情。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深”指梦泽,辽阔地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地景物,既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4、体会尾联“尚”所包含的作者的感情色彩。

  答案:尾联中的“尚”字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在晋初,孟浩然写诗在盛唐,中间相隔四百余年,朝代更替,人事变迁巨大,然而羊公碑还屹立在岘山上,令人敬仰;羊祜为国效力,为民做了一些好事,因此名垂千古,与山俱传,而自己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和“尚在”的羊公碑相比,诗人无限伤感,潸然泪下。

  5、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

  答案: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谱出全诗的基调。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顾,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碑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凭吊怀古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

  6.诗人孟浩然与_______齐名,同为唐代________诗派代表诗人,但本诗在题材上属于____________。(3分)

  7.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首联以一种笼罩古今的豪情和笔力,既写出无限的伤感情绪,也包含积极的用世思想。

  B.颈联写远眺所见,以景写情,寓有凄清冷落之意。

  C.这首诗辞藻华丽,用典贴切,意蕴丰厚,韵致深婉,体现孟浩然诗古澹清远的风格。

  D.这首诗歌先虚后实,先议论后写景感慨,打破了传统“触景生情”的写法。

  8.尾联中,诗人“泪沾襟”的原因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6、(3分)王维 山水田园 咏史怀古诗

  7、(2分)C

  8、(3分)羊公碑至今还屹立在岘山上,令人仰慕;而诗人自己空有匡世济国的愿望,却报国无门,无所作为,死后难免如羊祜所说“湮灭无闻”。想及于此,诗人不免黯然神伤。(理解诗旨离不开知人论世,故有时细读注释十分重要。本题注释就提供了两个重要信息--作者写诗时的境况、羊公碑的典故。)

  三:

  1.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对诗歌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2.诗的尾联说“读罢泪沾襟”,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人“泪沾襟”的原因。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