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愤》看陆游终生不渝的报国情怀

时间:2021-08-31

  摘要:陆游作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以其显著的成就而独树一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位。《书愤》之“愤”,愤中含悲,愤中含忧,愤中含着陆游矢志不渝的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

  关键词:陆游 书愤 报国 情怀

  陆游作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以其显著的成就而独树一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位。熟悉陆游的人都知道,他一生勤奋创作,流传至今的诗高达九千四百多首,其诗歌的内容也极为丰富,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其中最重要的,最能表现其创作情怀的还是要属他的爱国主题诗歌,正如《唐宋诗醇》所说:“其感激悲愤、忠君爱国之诚,一寓于诗,酒酣耳热,跌宕淋漓。”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幼年时他常看到父辈“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因此很早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虏,下马草军书”的壮志。二十九岁的陆游参加进士考试,因名列秦桧的孙子之前而受到秦的忌恨,复试时被黜落,直到秦桧死后才得以入仕。在后来的仕途中他又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但陆游的报国情怀却终生不渝,他一生中时刻盼望着有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机会,即使生命接近终结,仍然坚持夙志,在《示儿》中谆谆嘱咐他的儿孙: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在陆游所生活的时代,民族矛盾始终是最受人关注的热点问题。南宋帝国的半壁河山已经沦于异族的统治之下,而且金兵继续南侵的威胁也始终存在。是发愤图强待机北伐以恢复中原,还是屈膝投降以苟安于东南一隅?这直接关系到宋帝国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全民族的命运和尊严。陆游作为时代的歌手,理所当然要把抗敌复国作为最重要的主题,突出地表现出来。他为分裂的祖国而忧虑着,为流离失所的人民而忧虑着,日夜盼望国家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