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的刚性美与柔性美

时间:2021-08-31

  内容摘要:很多人都认为鲁迅先生是一个斗士,是一个处于与黑暗社会斗争风口浪尖上的人,他的性格以及他的作品都充满了一种刚性,一种战斗性,即刚性美。其实纵观鲁迅先生的作品,除了刚性美之外,更蕴含了一种人情、人性、人生光辉的柔性美。

  关键词: 反传统 国民性 现实主义 反抗精神 同情 理解 深情

  鲁迅先生去世已近一个世纪了,但先生的作品连同他伟大的人品却永远活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他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化教父、精神教父。一次次拜读先生的作品,一次次被先生的作品所震撼:那用意志和生命凝结而成的文字穿越时空,鞭挞我们的灵魂,荡涤我们的心灵。

  迄今为止,鲁迅作品可以说是我们了解当时中国国情的最可靠、最深刻的文字。但很多人都认为鲁迅先生是一个斗士,是一个处于与黑暗社会斗争风口浪尖上的人,他的性格以及他的作品都充满了一种刚性,一种战斗性,即刚性美。其实纵观鲁迅先生的作品,除了刚性美之外,更蕴含了一种人情、人性、人生光辉的柔性美。

  一、作品的刚性之美

  (1)全面反传统,改造国民性

  鲁迅在深刻的文化反省中,始终坚持着“全面反传统”的精神, “全面反传统”对于鲁迅来说是一个具有战略性的口号。鲁迅目睹了中华民族两度失去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的机会:一次是戊戌政变失败,失去了走日本明治维新道路的机会;一次是辛亥革命后的政局逆转,失去了走法、美民主共和道路的机会。痛定思痛之后的思考,使他不能不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社会与文化的进步,对于中国来说竟是如此的艰难曲折?鲁迅深刻地认识到,衰老的国度“正如人体一样,年事老了,废料愈积愈多,组织间又沉积下矿质,使组织变硬,易就于灭亡”。这种历时数千年的文化沉积,形成了一种可怕的历史惰力,即畸形的民族文化同化力,使得任何先进的东西都或遭到拒绝,或被同化、改变成能适应于维系旧事物生命的东西。这种惰性严重阻碍着中国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取优补劣。因此,鲁迅觉得,只有在整体格局以及整个体系上的全面反传统,先进的东西才会被真正接受过来,并充分发挥其效能。当然,鲁迅并非看不到中国文化的长处,但在他看来,多讲本国的优点容易使人陶醉,不思改进;而对弱点的批评,则能促人觉醒,激起人们改变现状的热情。鲁迅并不反对在打破传统文化的整体格局之后,对那些局部的、具体的积极性文化因素的传承和汲取。这里,正体现了民族自强精神与民族自我批评精神的高度统一。

上一篇:鲁迅精辟语录 下一篇:鲁迅散文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