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鲁迅小说创作中的几位女性形象

时间:2021-08-31

  鲁迅的二十五篇现实小说中,有三分之一多是以反映妇女悲苦生活和妇女解放斗争为主题或内容的。塑造了诸如单四嫂子、祥林嫂、爱姑、子君等一系列活生生的妇女形象。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几位女性形象共性和个性的分析,从中领略那个时代女性不断挣脱身外的枷锁和内心桎梏的悲壮历程,去感受鲁迅对封建宗法制度种种罪恶的强烈控诉,和对女性的同情。探索悲剧故事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一时期,处于时代前沿阵地上的知识分子对封建营垒发动了猛烈的攻击。鲁迅是这一时期文化战线上的主将,作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小说家,其笔触最为深刻。从《狂人日记》开始,陆续发表大量作品,塑造出众多的典型人物。但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可能不如男性形象更丰富。因为一提起鲁迅,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阿Q、狂人、藤野先生、孔乙己、闰土等。但仔细梳理,我们依然能够深刻的感觉到,鲁迅小说中众多女性的“国民性”特征。他深刻的揭露了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的罪恶,显示了一个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高瞻远瞩。

  一. 小说中女性的共性和个性分析

  鲁迅在农村生活过,对农村生活是熟悉的。农村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残存时间最长,封建意识影响最强烈的地带。农村妇女更是封建社会的最底层。她们的悲惨命运引起了鲁迅的深切关注。比如《故乡》中的豆腐西施杨二嫂,《离婚》中的爱姑。但是,更集中更深刻地揭露封建势力对农村妇女欺压和迫害的是《祝福》中的祥林嫂。作者把祥林嫂放在更复杂的社会关系里,为典型的农村妇女悲剧命运提出了强烈的控诉。她的遭遇充满了辛酸和血泪。她生活在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包围之中。即使同样受到封建思想麻痹毒害的笃信鬼神的柳妈,也来吓唬她。从他的丧夫、失子到惨死,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四条绳索;政权、神权、族权和夫权对劳动妇女的束缚和迫害。

  五四新文化运动带动了中国知识女性“走出传统的家庭,走进新兴的社会。”①去迎接新思潮。初步确立起“自我观念”,开始勇敢追求人格及婚恋自由.子君正是其中的代表。她是城市知识女性的缩影。由于时代的发展,在子君身上,明显的散发出时代的气息。西方的浪漫主义自由思想对她产生了巨大的撞击,这种撞击使她勇敢的反抗家庭中、社会的束缚。但其对封建势力的反抗终因封建势力过于强大和自身的弱点而宣告失败。她与祥林嫂等人的悲剧内涵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她们的悲剧都是由封建势力造成的。但作为悲剧的具体内涵,她们之间又显示出较大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