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散文有什么特点

时间:2021-08-31

  一、思想的自由驰骋

  《朝花夕拾》中,鲁迅在《无常》一文里,围绕着活无常的故事,忽而人间,忽而阴间,忽而“下等人”,忽而正人君子,他想得多么广,多么远,又多么自如呵!他想到:我们的人民——统治阶级眼中的“下等人”,是怎样地“活着,苦着,被流言,被反噬”。没有一点“生的乐趣”,他们竟然“神往”于“阴间”,这期间包含着多少辛酸,多少不平,多少愤怒啊!他想到:就是这些被统治者踏在地上的“下等人”,他们用自己的理想,创造了“活无常”,这是一个怎样“活泼而诙谐”, “爽直”而“有人情味的可爱的形象啊!这些“下等人”就是值得尊敬的珍贵的美的艺术品。他想到:有压迫,必定有反抗。即便在阳间不能反抗,就是到了阴间也要反抗!不是到了阴间无论贵贱,无论贫富,……有冤的得申,有罪的就得罚吗?“你摆尽臭架子也无益”!“哪怕你,铜墙铁壁!那怕你,皇亲国戚!”活无常的歌声不正代表人民的呼声吗?他想到“阳间”那些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又是多么的可恶!他们竟然不如“活无常”有人情——莫非入冥做了鬼,倒会增加人气的吗?吁!鬼神之事,难言之矣。我们本来就生活在这乾坤颠倒的世界啊……这真是:才华横溢,浮想联翩!一个最普通的题材,经过鲁迅上下驰骋的开掘,竟然引发出如此丰富,而又如此深刻的思想!而我们当前的一些散文,或所谓美文,读起来如此乏味,不正是因为站得不高,看得不远,想得不深吗?要想写好散文,就得老老实实向鲁迅学习,在“思想的开掘”上下一番功夫,让“思想冲出牢笼”,展开翅膀飞起来。

鲁迅的散文有什么特点

  二、内容的自由驰骋

  读鲁迅的《朝花夕拾》,你就像走进一个丰富的知识之林,科学的道理、历史的知识、生活的掌故、故事、神话、传说……无所不包,古今中外,无所不谈,使你大有“应接不暇”之感。《狗、猫、鼠》里有鲁迅自己的文章《兔和猫》,以及由此引起的议论;有德国文学家覃哈特博士的《自然史的国民童话》里关于猫与狗的故事,以及由此引起的议论;有 “翻筋斗”的猴,“请安”的象;有关于猫的特性的绝妙描写;有欧洲文艺复兴时代讽刺画家的铜版画;有学者弗里特的精神分析学说;有美国诗人和小说家爱伦坡的短篇小说《黑猫》;有中国《北史》关于“猫鬼”之说;有“八戒招赘 ”“老鼠成亲”的民间花纸;有“老鼠数铜钱”的传说;有关于隐鼠墨猴的有趣描写……这么丰富!这么渊博!你能不赞叹吗?你能不被深深吸引吗?这才是真正的艺术!比起当前的一些无病呻吟的散文,只有几个干瘪的条条,纯粹是在做文字游戏,真是有天壤之别啊!那么我们写文章为什么不敢放开写呢?为什么要把如此丰富的生活写得如此枯燥无味?为什么要把如此广阔的天地变得如此狭窄呢?既然是“散文”,那就散一些吧。鲁迅当年曾对读到《朝花夕拾》初稿的青年说过,要锻炼着撒开手,只要抓紧辔头,就不怕放野马,过于拘谨,要防止走上小摆设的道路。要知道:战战兢兢地抓住马鬃,亦步亦趋地蝺蝺而行,生怕离开划定的轨道一步,这样的“走马”是不会给人以任何美感的;只有在天边的原野上,撒开蹄子自由地飞奔,这样的“奔马”,才会给人以壮美,要写好散文就学习鲁迅,放开手,飞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