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药》课堂教学记录(14)

时间:2021-08-31

  “大家考虑一下,除了开始时,我们讨论的‘麻木者的悲剧’与‘先驱者的悲剧’之外,本文更深层的悲凉在哪里?”

  学生一时听不明白。

  我解释说:“本文当然是前面所说的两种意义的悲剧,可是要大家深入思考一下,当我们听到夏瑜在牢里喊‘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说阿义‘可怜’的时候,你们什么感觉什么滋味?”

  学生答:“口号太远、太高、太脱离实际。”

  “太冒!”

  我问:“口号太高、太远、太冒、太脱离实际,群众认为他怎样?”

  学生答:“群众自然认为他疯了,自然认为他神经有问题。”

  “你们认为,夏瑜们,怎样才能不脱离实际,怎样才能让群众觉得他们不疯,神经还正常呢?――当然前提是,夏瑜们不能丢失自己的先驱者的信念。”

  学生答:“替华老栓们解决现实问题。”

  “解决什么现实问题?”

  学生答:“贫穷、疾病。”

  “好,咱们设想一下,假如,夏瑜们能够有财力、有精力真的帮助他们解决了他们的贫穷、疾病,那么,华老栓们是不是就对夏瑜们感兴趣?是不是就不去吃夏瑜们的血了?”

  学生深思后,答:“当然不去了。”

  我补充说:

  “华老栓们也许对夏瑜们感兴趣了,老栓们富裕了、健壮了,可能不去吃或者不需要去吃夏瑜们的血了。但是,他们仍然可能去当‘盲众’‘盲从者’,去当‘炮灰’,去喊各种他们自己不理解的‘口号’。这就是鲁迅心目中的中国民众的本相。”

  我继续追问:“在本篇中,鲁迅对夏瑜们是怎样的态度?是不是在讴歌并赞扬他们?”  学生答:“有批评的意思。”

  我说:“鲁迅对他们是抱有敬意的,但是对他们的过于‘高蹈’的‘革命’却不是完全赞同的。鲁迅觉得,夏瑜们作为‘中国的医生’,疗救中国的病症,没有对症下药。反而让病人把医生的血给吃了。华老栓们吃了‘中国医生’的血,就成了对夏瑜们的一个‘讽刺’。相对来说,鲁迅更高明,他已经深刻意识到这种悲剧、悲凉所在,所以,他写作本篇,就如同给夏瑜们开出了一张‘药方’。”

  学生听懂了,频频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