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实录(2)

时间:2021-08-31

三、巧学碰壁(在伯父和我幽默风趣的谈话中,那句话带给你疑问?

  引出--“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两种思路:思路一:学生直接说出四周黑洞洞的就是指当时黑暗的社会时,(你真是太棒了,一下子就理解的这么深刻)为何在当时的情况之下,先生屡次碰壁呢?说说你的理解、、、

  思路二:与学生不理解时:你在黑暗中走路会碰壁吗?鲁迅先生一个大人又怎会碰壁呢?这四周黑洞洞得其实是指什么?联系当时社会背景想一想,你觉得伯父的碰的还是墙壁吗?

  生:好像是骂伯父的那些人。生:就是国某党发动派。

  师:对呀!伯父碰得就是那些骂他的人,就是通缉他的国某党反动派。伯父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历史上政府最贪腐无能,老百姓都过着悲惨的生活,伯父常常以笔为武器,揭露贪腐政府的罪行,常常遭到贪腐政府的通迫害,有时还有特务的跟踪和暗杀,所以这里的“壁”不是墙壁,而是那些反动的势力,而是特务们的枪口和尖刀,但是伯父没有胆怯害怕,所以连开国领袖毛主席都说“先生的骨头是最硬的”。(这一环节可考虑安排师生分角色读)

  生: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师:读出伯父的“硬骨头”来,再读一遍。

  生: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伯父的笑谈碰壁吧----老师读周晔的,大家齐读伯父的。好吗?(师生共读,略。)

  师:笑谈之中,却有着腥风血雨,刀光剑影,他始终牵挂着劳苦大众的生计,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这样怎样的一个伯父呀!

  生读——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课件出示)

  师:读出不一样的伯父,读出骄傲和自豪来——

  (生读。)

  2、师:车夫和阿三又和伯父发生了那些感人的事情?(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救助车夫”和“关心阿三”这两部分内容,找出你感受较深的语句。)

  3、师:来,我们一起交流交流,谁先来

  生(1)读18节: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蹑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生谈感受)

  师:抓住人物的动作来体会人物形象,非常好,你很会读书。

  师:这段话的那些词体现出他的善良,生逐一找,谈感受

  师:哦,你联系插图和上下文谈出了自己的感受、很具体、说得非常好!

  师:从文章当中哪些词语我们还可以看出当时天特别的冷

  生:

  师:同学们,鲁迅先生他是什么身份天寒地冻他给谁半跪着?(板书:跪字)你还有心得体会吗?

  生:

  师:他是一个那样有名的人却给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半跪着一个跪字我们体会到了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体会到他对车夫这些劳动人民深深的爱!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再读18段

  师:接着交流,还有哪些语句带给你思考

  (2)22节鲁迅严肃的表情。

  引导抓住神态体会人物内心,鲁迅先生极其严肃的表情之下,内心会想些什么呢?生:逐一谈22段感受

  师:先生当时的表情是严肃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逐一说

  师:当时鲁迅线非常严肃的表情之下,内心会想些什么呢?(板书:严肃)

  联系课文,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把先生当时可能会想到--

  生1:对饱经风霜的车夫的关心、同情(带着同情读)

  生2:他会想写更多的文章给这些穷苦的人出气,是出气吗?引出对黑暗社会的控诉,这是先生对自己的鞭策-----生读

  生3;还有千千万万同样的车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更加加重先生对这个黑暗社会的痛恨,(师,这又是先生的痛恨)生读—带着这些新的体会我们一齐来读

  师:作者清清楚楚记得、清清楚楚看见,永远不会不会忘怀的仅仅是先生严肃的表情吗?是什么?引出先生对车夫这些劳苦人民的爱,是先生爱憎分明的立场,是先生忧国忧民的责任!

  师:

  (3)阿三的回忆

  抓文本、联系作家萧红的回忆体会伯父关心人民胜过关心自己并有感情朗读。

  师;阿三的回忆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动

  师:这部分还有补充的吗?

  他热心帮助过的女作家萧红就曾经说过

  引出萧红对先生的评价(图片出示)

  就是这样一个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伯父,就是这样一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先生离我们而去。车夫、阿三静静站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背景音乐起)---生读想到一段(出示想到我永远一段)

  师:是啊,他们都曾得到先生无私的帮助,得到先生温暖的关怀和深沉的爱,他们怎能不悲痛呢?他们怎能不流泪呢?

  师:这又是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泪啊!这泪的根源就是源于伯父对广大劳苦大众深深的爱,就是源于广大劳苦大众对先生眷眷的情啊!因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就是一个、生齐读---(图片四、结束语:

  师:正如诗人臧克家写到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死了,他还活着。先生虽然离我们已经75周年,但是先生我们永远记得“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