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语文:有难度的跨越

时间:2021-08-31

  引导语:近10来,关于鲁迅作品所谓种种不适合于基础语文教育的观点也层出不穷,难道鲁迅的语文真的是有难度的跨越?

  基础教育中的“鲁迅语文”在最近10来年争议很多。围绕中学语文教科书中鲁迅选文的种种变化,关于鲁迅作品所谓种种不适合于基础语文教育的观点也层出不穷:不规范、晦涩、不切合时代要求等等。大约在1990年代后期,在语文教学杂志上,对鲁迅作品进行“语言纠偏”的论文不时出现,所谓:“鲁迅先生作为一代文学巨匠,其可师法之处确实甚多。但是,先生离我们而去已经六十多年了,若以当代之语法标准——现代汉语语法标准——来衡量其作品,则其作品有些不够完美了。”有人还具体作出了概括归纳,得出诸如字词使用不规范、句子搭配欠佳、复杂句太生硬、人物语言夹带书面语、古语、残留“日本味”、翻译腔之类。[ii]如果说囿于意识形态方面的某些安全考虑,纸质期刊上刊发的这类言论还数量有限,措辞节制,那么出现在互联网与自媒体上的批评言论则数量巨大,且无所顾忌。“鲁迅在造句方面是个大笨蛋”这样的标题已属常态。

  有意思的是,今天我们对“鲁迅语文”价值的质疑和挑剔又往往与另外一种文化动向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在“传统文化”复兴、“国学热”升温的氛围之中,我们将鲁迅当作背弃传统、损伤所谓母语教育的典型。例如有“国学院长”与“儒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尖锐地提出:“鲁迅的文字佶屈聱牙,是失败的文学尝试,学生不爱读,教师不爱讲,却偏偏是教师、学生绕不过去的大山,岂非咄咄怪事?”“母语教育必须回到几千年来教育的正轨上来,即通过念诵的方法学习古代经典,用对对子、作文等方式训练其母语运用能力,让学生不仅能亲近母语,更能亲近中国传统文化。”“说实在的,白话文还用得着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