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柳宗元“永贞革新”失败前后人格的变化(2)

时间:2021-08-31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的影响,柳宗元养成正直、执着、真诚、刚正不阿的伟大人格和办事公道正派、不徇私情的作风。柳宗元与刘禹锡和韩愈都交往深厚。柳宗元对刘禹锡是坦诚相待,两人情宜深重。但是,两人之间在学术上却不免有分岐,如刘禹锡在柳宗元的《天说》一文中强调“天人不相预”的观点持不同意见,提出了“交相还相用”、“人能胜乎天”的观点,并写了《天论》予以补正。而柳宗元则以“彼不谋我,而我何为务胜之耶?”加以反诘。虽如此,两人的关系却愈见亲密,直至后来两人均遭贬谪,仍然彼此相互勉励,写诗和唱,刘禹锡还受柳宗元临终托付,将他的著作编著成册,遗留后世。对韩愈,柳宗元更多的则是敬重,两人在提倡古文运动之中并肩作战,友谊深厚。但是,当有不同意见时,柳宗元却毫不妥协。后来柳宗元逝世后,韩愈连写了三篇墓志、碑记和祭文来悼念他,并对他作出了非常高的评价,可见柳宗元刚直真诚的人格力量。而在处事方面,柳宗元更是公道正派、处事不徇私情,恪守“惟道是就”的原则。他在京城做官的时候,仕途通畅,想投靠他弄个官做的人达到了“排门塞户”的地步,但是他却绝不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去做这种交易。在对是非的判断上,他更是刚直不阿,总是旗帜鲜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不怕得罪权贵,更不怕祸及自身。

  柳宗元对国事民情非常关注。贞元九年(793年)春,20岁的柳宗元考中进士,贞元十二年(796年)柳宗元任秘书省校书郎,算是步入官场,两年后,调为集贤殿书院正字,得以博览群书,开阔眼界,同时也开始接触朝臣官僚,了解官场情况,并关心、参与政治。到集贤殿书院的第一年,他便写了《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碑》,颂扬了在朝政大事上勇于坚持己见的谏议大夫阳城,第二年写了《辩侵伐论》,表明坚持统一、反对分裂的强烈愿望。在民生上,他认为应该“贫者固免,富者增赋”、“舍其户而唯丁田是问”,可见,他对百姓是极其关心的。  柳宗元出生在中唐社会由盛到衰的时期,他目睹了“建中之乱”藩镇割据给民众所带来的巨大灾难,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着深刻的体会。贞元十七年(即801年),柳宗元调为蓝田尉,两年后又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时年31岁,与韩愈同官,官阶虽低,但职权并不下于御史,至此他与官场上层人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交游,对朝廷里政治的黑暗和腐败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从而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推行的“永贞革新”,由于顺宗下台,宪宗上台,革新失败,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省邵阳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贬到永州(今湖南永州市)做司马。从这时候起,柳宗元的思想和性格都产生了一定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