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浪淘沙》课件3篇(3)

时间:2021-08-31

  刘禹锡《浪淘沙》课件【3】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能做到正确书写、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3、感受两首诗的不同风格,积累与水有关的古诗。

  4、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西湖美丽的风景图片并为朗诵配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凉州词》。

  指名背诵《凉州词》。评价并导入,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刘禹锡的《浪淘沙》。

二、学习新课

  1、介绍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中唐诗人。出仕后,其主张革新,被贬。后复用,至礼部尚书。《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其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晚年与白居易酬唱颇多。所作《杨柳枝词》、《竹枝词》、《浪淘沙》等,都含思宛转,语调清新,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哲理散文也颇有新意。“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至今广为传唱。

  2、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3、直上银河:传说汉武帝派张骞(qiān)寻找黄河的源头,经过一个多月,张骞乘筏一直到了天河,见到织女。

  4、牵牛、织女:即牵牛星、织女星。古代神话把这两颗星宿说成牛郎、织女,他们结成夫妻,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5、朗诵诗歌,初步感知诗意。用齐读、分组读、自由读等方式,让学生对诗歌内容初步掌握。

  6、感知诗歌内容。这首诗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黄河的雄伟瑰丽。

  7、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从而深入诗的意境,体会思想感情。

  8、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本诗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中诗人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三、教师小结,体会思想感情。

四、推荐阅读

  1、刘禹锡的《陋室铭

  2、刘禹锡的诗歌《西州乐天杨州初逢》《竹枝词》《乌衣巷》

五、拓展训练

  1、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诗句、传说、谚语、歌曲。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