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昼夜乐》看柳永(3)

时间:2021-08-31

  柳永对待女性弱势群体的非常态度所彰显出来的人格魅力。在封建等级思想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宋朝,女性――弱势群体的地位极其低下。但白衣卿相却能将一名歌妓如此依恋,如此敬重,实非当时常人所能为之事。诗人把他与青楼女子亲密之所比作“洞房”,把对对方的思念之情用以“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早知恁得难拌,悔不当初留住”来描述,何等高贵!而作者却“把浮名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何等的脱俗!试想一下,今人中亦有许多所谓知理人士尚不能平等对待女性,经常盛气凌人,以上欺下。柳永却能在一千年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并愿与伊在洞房“长相聚”,实令今人折服。

  以上诸点也正是柳永成为宋词标志作家之一的原因。他浪迹江湖,偎红倚翠。(宋朝商业兴旺,城市发达,即当时文人、官员的厚待,成为其经济基础。)他是文人中的异类,浪漫的天性,另样的追寻,在那个时代,那个场合不能不酿成人生结局的悲剧。在后人看来似乎更重视他的别样人生,他因诗而显,诗由他而显(台静农语)。其整体艺术特点在于,他善于铺陈,往往在词的开头巧妙渲染气氛,从而抓住读者的心绪,而后步步深入,一步步推向高潮。其艺术成就在于他是,“专作情欲而绝妙者,求之古今人词中,曾不多见”。柳永擅长于抒情,既有男女情,更有羁旅情。一洗倚罗香泽之态,写都市风光,写市井生活。

  《昼夜乐》体现了人性的本质――真爱,更渗透着对于爱的态度――把握、珍惜。  参考文献:

  [1] 上疆村民(清).宋词三百首[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4.

  [2] 叶郎.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