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柳永词对苏轼的影响

时间:2021-08-31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他对于后世的词人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就包括苏轼。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谈柳永词对苏轼的影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谈柳永词对苏轼的影响

  摘要:柳永和苏轼都是北宋词坛上的代表性作家,分别代表了婉约派与豪放派的创作,因而人们常常把他们放在对立的位置上来讨论。柳词委婉绮靡,是为“腻柳”;苏词豪迈奔放,是为“豪苏。”

  关键词:北宋词坛 主体意识 成就 影响

  柳永在慢词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宋词的发展,而且柳词当时影响极其广泛,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地步。苏轼是不可能完全不受柳词影响的。如果将《乐章集》与《东坡乐府》进行一番对比,我们就会发现,实际上,东坡词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柳词的影响,都对柳词进行了借鉴和吸收。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鲜明的主体意识

  词的功能本来是抒情。而晚唐五代以来绝大多数词作都成了应歌之作,只为了歌唱的需要,而不注重自我感情的抒发。有些作品虽然也表达了作者对爱情、时光或人生的一些感触和思考,但却是通过女子的口吻或从女子的角度来写的,词中主要感情往往是女子对男子的情怀和思念,抒情主人公常常是女子,偶尔会有意无意间委婉曲折地表露出作者的一些思想感情,但并不明显。从而使词境变得非常狭小和单调。

  柳永一直怀有积极用世的志向,然而追求浪漫放诞生活的性格又使得他的仕途极其坎坷,屡遭黜落,久沉下僚。因而他的许多词(主要是羁旅行役词和抒怀词)都表现了他对功名的追求和仕途失意的慨叹,抒发了复杂的人生意味。

  而且在主体意识方面,苏轼表现得更为强烈。他的词作中多次出现了第一人称“我”,例如:“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念奴娇?赤壁怀古》);“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君遇时来纾组绶,我应老去寻泉石”(《满江红》)等。这些“我”的大量使用,在其他词人的作品中是很少见的。而在苏轼词中则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感情介入意识,同时也可以看出柳永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