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柳永词对苏轼的影响(2)

时间:2021-08-31

  2..对词的题材的开拓

  在将强烈的主体意识灌注到词中的同时,柳永实际上也对词的题材内容进行了很大的拓展。以往词的题材仅仅是男欢女爱、离愁别绪,虽然也有涉及其他内容的作品,但数量很少,绝大多数仍然没有跳出恋情的窠臼。

  苏轼对词的题材的开拓极大地扩展了词的境界,使词体表现的内容变得极其丰富多彩,从而将柳永做出的开拓得到了继续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宋词的发展。

  3.高远、阔大的气象

  柳永历来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代表,他的词作是“只合十七八岁少女,执红牙拍板”而唱的。因此将他的风格定义为“柔弱绮靡”。而实际上,作为北宋初期最杰出的词人,柳永的风格是多样的。在柔弱绮靡之外,他在相当一部分作品中还大力描写了广阔的天地和登高临远之景,营造了开阔的意境,使词作体现出一种高远、雄浑的气象,隐约具有了一些豪放之气。

  苏轼的豪放词创作实际上也受到了柳词中这种高远气象的启迪和影响。他的一首《八声甘州?寄参寥子》,从内容和写法上看,明显是借鉴了柳永的这首《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而他的豪放词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柳永的咏史词《双声子?晚天萧索》的影响。这是一首追思吴越历史的咏史怀古词。看到这首词,我们马上会想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因为两首词有许多相似或相同之处:都是面对着在历史上有巨大影响的重大战役的古战场,都是抒发世事成空、人生如梦的感慨,都是在想象历史人物功成名就(柳永的“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和苏轼的“遥想公瑾当年……强虏灰飞烟灭”)的同时,不由地感叹自身的失意(柳永一直宦游四方,久沉下僚,而苏轼作这首词时则是因“乌台诗案”刚被贬谪到黄州不久)。而两人描绘的景象也惊人地相似,都是“江山如画”、“云涛烟浪”、“惊涛拍岸”的具有雄浑气势和高远气象的壮美之景。从两首词的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看出,苏轼在创作咏史词时确实对这首《双声子》的气象、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了借鉴和吸收。只是由于柳永的婉约词太过突出,从而使这首可以说开豪放词风气之先的《双声子》湮没无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