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刘长卿他在睦州(今浙江嘉兴)任司马时,曾去寺院参禅悟道,也认识很多的和尚道人,著下了《喜鲍禅师自龙山至》这样的名作。
喜鲍禅师自龙山至
刘长卿
故居何日下,春草欲芊芊。
犹对山中月,谁听石上泉。
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
杖锡闲来往,无心到处禅。
【注释】
①龙山:即乌龙山,在睦州。
②居;全诗校:“一作山。”
③芊芊:茂盛貌。
④后夜:佛家有初夜、中夜、后夜之说,见《遗教经》。
⑤杖锡:锡为锡杖,僧人所持,高与眉齐,头有锡环,振之有声。杖锡谓僧人出行。
⑥禅:梵语禅那之省,意译为静虑。
习题
1.“谁听石上泉”中的“谁”有的版本作“也”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请结合诗歌分析。(4分)
2.作者在这首诗中表现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示例一:“也”字更好。内容上,写出了鲍禅师既赏山中月,又听石上泉的悠闲生活。格律上,“也”与“犹”对仗工整,读来流畅、自然。
示例二:“谁”字更好。营造了苍凉、荒芜、凄清的意境。故居仍在对着山中明月,却久已无人居住,还有谁去听那清泉流经岩石发出的优美声音?主人去了哪里?做什么呢?给人留下无限遐思,也给诗歌增添了几分精彩。(4分)
2.(1)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与盼望;(2)作者与鲍禅师深厚的情谊;(3)作者对出家人生活的向往,喜欢出家人淡泊名利、超凡脱俗的思想。(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