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喜鲍禅师自龙山至》是刘长卿的作品,诗文中表现除了作者对道家人那种淡泊名利,孤芳自赏,超凡脱俗的喜爱。
喜鲍禅师自龙山至
刘长卿
故居何日下,春草欲芊芊。
犹对山中月,谁听石上泉。
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
杖锡闲来往,无心到处禅。
【注释】
①龙山:即乌龙山,在睦州。
②居;全诗校:“一作山。”
③芊芊:茂盛貌。
④后夜:佛家有初夜、中夜、后夜之说,见《遗教经》。
⑤杖锡:锡为锡杖,僧人所持,高与眉齐,头有锡环,振之有声。杖锡谓僧人出行。
⑥禅:梵语禅那之省,意译为静虑。
习题
1.“谁听石上泉”中的“谁”有的版本作“也”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请结合诗歌分析。(4分)
2.作者在这首诗中表现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示例一:“也”字更好。内容上,写出了鲍禅师既赏山中月,又听石上泉的悠闲生活。格律上,“也”与“犹”对仗工整,读来流畅、自然。
示例二:“谁”字更好。营造了苍凉、荒芜、凄清的意境。故居仍在对着山中明月,却久已无人居住,还有谁去听那清泉流经岩石发出的优美声音?主人去了哪里?做什么呢?给人留下无限遐思,也给诗歌增添了几分精彩。(4分)
2.(1)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与盼望;(2)作者与鲍禅师深厚的情谊;(3)作者对出家人生活的向往,喜欢出家人淡泊名利、超凡脱俗的思想。(4分)
【作者介绍】
刘长卿 (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翻译:
不知不觉间太阳已从故居落下,
春天嫩绿的小草长势那么芊芊。
夜深了我们还静对山中的明月,
恍惚中听到了石上传来的流泉。
从猿啼的声音中感觉已到夜半,
由花朵的开放想见无情的流年。
多想像禅师那样杖锡到处游玩,
丢弃名利之心人间到处可悟禅。